English

撑起生命的蓝天

2005-07-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石国本 丁继东 本报记者 温庆生 我有话说

“撑起生命的蓝天”,这是解放军总医院上下的共同信念。近年来,这家在军内外享有盛誉的医院通过总体水平的提升,开始进行第二次创业的伟大进军。

知不足而后勇

解放军总医院建立半个世纪以来,为体系内数十万官兵提供健康保障和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久而久之,“老大”作风和不思进取的现象有所抬头。这些现象引起总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警觉。“过去的荣誉已经成为过去,今天的总医院要针对未来发展的需要,从零开始,进行第二次创业。”解放军总医院院长秦银河如是说。

知不足而后勇,解放军总医院二度创业的每一项行动,都是重量级的――

机关干部全部迁出舒适的办公楼,把良好的环境改造成病房,增添病房125间;把招待所改成过渡性病房,增加床位300多张,一下解决了近500张床位,加上各科室想方设法加床,患者住院难的问题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邀请43名院士和知名专家,对全院125个科室26个重点学科进行17年来的首次学科综合评估工作。评估工作结束后,医院将排名前10名和后10名的科室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张榜公布”,一流的医院必须有一流素质的意识,在医务人员心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2005年3月,出台一项新政策 职称评定和聘用分开。科室施行聘任制,一年签订一次聘任合同,连续两年聘不上的作组织处理;拥有高级职称的医师不再拥有“保险箱”;对医师实行“3+X+Y”培训模式,对本科毕业分配来院的住院医师,先分组进行3年的轮转培训,轮转合格者确定科室,进行1年的专科培训,然后进行3个月的野战外科培训,使培训工作更加适应科室需要和医师个人发展……

短短1年,总医院出台改革措施近20项,一批能干、敢管、业绩好、威信高的年轻专家脱颖而出。

皆以病人为中心

病人一进总医院就诊,挂号、候诊、检查、治疗,一条龙服务便立即开始。今年4月28日,由机关楼改建的健康医学中心正式开诊,包括院士在内的200余名知名专家每天在这里应诊,一改过去“病人等专家”的情形。每一位就诊病人都有健康档案,对病人定期随访,追踪效果,保证有需求的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服务。

护理部在全国率先实行护理工作半垂直领导体系,开创我国护理管理规范化的先河。全院整体护理工作,实施按职称上岗,责任制、学分制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截至目前,解放军总医院门诊量每天达近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5%,收容和手术分别比去年增加37.8%和40%,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总医院人现在几乎人人都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有人算过一笔账,这样一来,总医院人辛苦了,但患者却能得到门诊检查、治疗、会诊、手术为一体的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外地患者一天至少能节省几百块钱。面对辛劳,总医院的医护人员说 “只要病人看病方便,我们累点算什么。”

为全军开行“健康快车”

作为军队的总医院,他们始终保持着“姓军为民”的办院宗旨。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大量资金补贴军队患者就医,仅2004年为军服务医疗费补贴就高达1.47亿元;平均每天补贴40多万元。

为让全军官兵都能搭乘“健康快车”,解放军总医院为军人设立军人诊区和诊室,建立军人“六优先”制度,全力以赴为300个体系单位的官兵提供医疗保障服务。一支支由专家组成的医疗队,不定期到远在边疆的哨所、海岛、部队干休所等进行医疗服务。今年5月24日,解放军总医院专家服务团翻山越岭,冒着大雪步行4个多小时,到驻守在海拔3765米马衔山雷达站为战士们查体治疗,这个雷达站的62名官兵为此感动得掉下热泪。据统计,总医院每周有30至50名专家到全军各医院参加会诊、指导治疗和手术,每年为2000余名离退休军职以上干部进行年度全面查体。

庄严的承诺

解放军总医院下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专门成立了医德医风领导小组,他们公布举报电话;增设医德医风举报箱;定期对全院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还聘请32名来自军内外的监督员在总医院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如果发现有人违反医德医风规定的,可以行使一票否决的权利,如果违反规定者情节严重,医院将取消其行医资格。

收受“红包”现象,在当今医疗体系内屡禁不止,解放军总医院的数千名医务人员却庄严承诺 拒收红包。神经外科主任周定标行医已经37年,他始终坚持不收病人一分钱的财礼,凡是遇到非要把礼送给他才放心的病人,周主任会不客气地说 “你如果不拿走这些东西,你的手术,我不会给你安排。”周主任家里至今也不富裕,对此,他坦然一笑 “这正是我的富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