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关注
公立大学之所以成为社会服务的先驱,原因在于公立大学是国家为实现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志而建立的,本质上讲,各国政府设立公立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公立大学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进行配置。因此,公立大学从诞生的
那一天起,就是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存在的,也更多地具有把大学自身发展与国家意志紧密结合的自觉意识。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确信,在现代社会,自觉承担服务社会的时代使命,是现代大学特别是公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然选择。
公立大学当服务社会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表明,服务社会是公立大学特别是公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大致经历了从农业经济时的游离状态、工业经济社会的边缘状态,到知识经济社会的中心地位这一发展轨迹。与之相对应,大学职能的扩张也大体经历了学术研究与教学机构、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服务地方工商业三个阶段。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更是为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产业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后,大学的社会使命得到世界各国大学的普遍认同。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大学对社会的推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服务社会成为现代大学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形成的过程中,公立大学更是发挥了重要的先导和推动作用。
中国公立大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主力军。中国国情决定了公立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支柱和主体,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主力军。首先,中国公立大学诞生的背景是“教育强国”。中国高等教育以公立大学为开端,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政府直接推动和投入的结果。其次,新中国的公立大学仍然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绝对主体。目前中国公立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3个,占全国总数近2/3;承担了2/5的国家863、973项目;被《SCI》和《EI》收录的论文占全国70%以上;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获奖数分别超过总数的1/2、2/3、1/4;与中国8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事实表明,中国公立大学不仅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更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研究型大学的使命和责任
提供高素质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要素和最现实的生产力。中国公立大学既是创新拔尖人才的摇篮,也是高素质劳动者和建设者的培养基地。
提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发达国家提升竞争力的途径,已全面转向依靠科技创新。高水平研究型公立大学在这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直接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的主要任务;二是集中了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和工程中心;三是凝聚了高层次拔尖创新科技人才和团队;四是其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国家所有,可直接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提供人文精神支撑。高水平研究型公立大学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其使命与责任一是传承、创造和弘扬民族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培养社会高尚的人文关怀情操和健康的价值追求;二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人文引导,使现代科学技术朝着更加有利于人类而不是祸及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三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等问题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服务社会的障碍和思考
尽管大学服务社会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从实践的层面来看,大学特别是中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和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障碍
第一,当前,中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往往重视大学对企业具体项目的支持,忽视大学对企业的战略性支持;重视“立竿见影”的“成熟”项目,忽视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创新型“风险型”项目;重视与大学的短期合作,忽视与大学的长期战略性合作。对大学存在明显的“功利”思想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第二,大学特别是公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强,依赖意识过重。长期以来,中国公立研究型大学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尽管大学已经意识到今后的发展必须走“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的道路,但紧迫感不强,主动性不够,“等、靠、要”的观念仍然是制约公立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的一大障碍。第三,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完善的社会机制和社会平台。大学科技成果特别是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既是巨大的潜在生产力,又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而目前我国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科技投资“风险基金”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客观需要。
消除这些障碍,需要政府、企业和公立大学共同努力,特别是公立大学自身,应当自觉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第一,应把服务社会作为公立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要基础纳入学校整体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使学校自身的发展与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四川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就是以解决国家和地区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特别针对四川和西南地区的经济需求及区域特点来设计和建设的。如 “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与工程安全”一类科技创新平台,就是针对西南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灾害等问题的基础研究而组建的。第二,应按照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要求,实现学校内部科研和学科组织结构的进一步变革。目前中国公立研究型大学内部的科研和学科组织基本上仍然沿袭19世纪德国洪堡的传统办学模式,对现代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需要缺乏充分考虑。因此,应当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为导向,进一步强化科研和学科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重新整合科研资源和学科资源,实现学校内部科研和学科组织结构的进一步改革。第三,应把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工作重心前移。前移到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的第一线,前移到课题组和实验室的第一线,引导科学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重大课题,主动将社会需求纳入自己的科研视野,实现科研工作社会服务的前期咨询和后期转化的有机结合。第四,应加大与政府、企业产、学、研的实质性合作力度。公立大学应主动出击,以项目为纽带,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真正建立起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地方社会进步,赢得政府和企业的支持,赢得社会的尊重。(作者为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