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城金藏》扉画
《赵城金藏》是我国金代民间募资刻印的佛藏。金代熙宗皇统 1141―1149 初年,潞州 今属山西长治 民女崔法珍在山西、陕西部分地区断臂化缘,募资刻藏经,这部佛教大藏经就是今世所
《赵城金藏》以宋代我国第一部木刻版汉文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于金皇统九年 1149)前后开雕,大定十三年(1173)前后工毕。因刻于金代,后被供养在赵城县 今属洪洞县 广胜寺,每卷卷首又加刻广胜寺刊刻的《释迦说法图》,被叫做《赵城金藏》,也简称为“赵城藏”。
1933年,范成法师在广胜上寺弥陀殿的十二个藏经柜中发现了这部藏经,引起社会的注意。其后由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派研究人员蒋唯心住在广胜寺,逐卷检查,并发表调查和研究报告,遂轰动学术界,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赵城。广胜寺距最近的日军据点仅2公里,为防日军掠夺,广胜寺力空法师将《赵城金藏》砖砌封存于广胜寺飞虹塔内。1942年4月,日本政府派遣“东方文化考察团”到赵城活动,并扬言要在5月2日上飞虹塔游览。为了《赵城金藏》的安全,广胜寺力空法师立即向八路军求助。在当时的太岳军区政委薄一波指示下,军分区、县游击大队和僧众配合,于4月27日夜紧急将《赵城金藏》运出。在接下来的5月反“扫荡”中,地委机关的同志背着经卷,在崇山峻岭中与敌人周旋。由于战斗频繁,行军携带不便,深恐散失,这些经卷被藏在山洞、废煤窑内,派人看管。1945年日寇投降后,此经交当时北方大学保管,北方大学校长范文澜派专人守护,年年晾晒。1949年北平解放后,《赵城金藏》运至北平,移交当时的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收藏。《人民日报》曾于1949年5月21日发布了《赵城金藏》运抵北平的消息。《赵城金藏》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由国家拨款的大型古籍整修项目。1949年4月30日,当4300多卷、9大包《赵城金藏》运抵北平时,人们难过地发现,由于多年保存条件恶劣,多数经卷潮烂断缺,粘连成块,十之五六已经不能打开。国家专门调来4位富有经验的装裱老师傅帮助修复,历时近17年,终于在1965年修复完毕。《赵城金藏》共有6980卷,六千多万字。今存4000余卷,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赵城金藏》的抢救、维护、开发,薄一波、范文澜、李一氓三位同志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