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
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了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发展观上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前者把发展仅仅归结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仅仅把自然界作为人类获取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料的源泉,作为人类“征服”、“改造”的对象,对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不恰当的夸大。后者认为,所有自然物都有其“内在价值”和“自身价值”,它们都是“平等”的,人只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自然界的“普通公民”。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是自然界“主宰”的狭隘观念,但同时也把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消解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具体来讲,“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第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突出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肯定了发展的必要性。只有发展才能使人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最终打破贫困加剧和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很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所以,要发展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国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党的十六大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目标之一。这一目标不仅有收入数量的要求,而且有生活质量的要求;不仅有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而且有精神生活水平的要求;不仅有个人消费水平的要求,而且有社会福利水平的要求。从而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科学发展观将“五个统筹”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但进一步发展又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经济高速增长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事业和贫困问题;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在加入国际贸易体系后因为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而带来的压力,等等。科学发展观,正是针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就是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提出来的。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共同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使人口适度增长、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好;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就是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