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史学者的眼里,19世纪以来,与德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相比,英国教育尤其公立教育明显落后,职业教育的落后更甚。与注重培养绅士及精英为目标的公学、文法学校和牛津、剑桥大学所受到的重视相反,职业教育一向受到英国主流社会的鄙视,是英国教育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这对英国经济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二战
将职业教育欠发达的英国作为个案研究,有利于我们以史为鉴。因为教育史不仅仅要研究成功的范例,也应从别人所走过的弯路中吸取教训。学习借鉴他们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一些弯路。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最密切最直接。职业教育向劳动者和未来的劳动者传播技术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进而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商品价值,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没有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不会有经济的高质量运行和快速发展。当前,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和国际制造业逐步向中国转移,确实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就业岗位数量是增多了,可是就业的质量并没有什么提高。不少人认为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制造中心。实际上,中国只是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中心,进出口产品中,纺织品和轻工业消费品的出口占很大比重,机械和生产设备仍是净进口,高科技产品出口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对进口产品加工和组装。就业质量不高,必然影响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劳动力价格归根结底是劳动价值的体现,劳动力廉价说到底还是劳动者的素质不高。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不会有持久的竞争力。
我国与英国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以及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方面差别很大,但两国都有重人文学术、轻职业技术的传统。对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历史和现实的研究,可以给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借鉴和启示。海魂同志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和政策研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有较深入的了解,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需要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因此在总结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得失利弊以及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都显得很有针对性。面对我国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借鉴和吸收英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探索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创新我国的职业教育政策与制度,落实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策略,这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人已从经济衰落的严酷现实中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多方面制定了奋起直追的措施,或许职业教育的落后即将成为历史。这些,难道还不足以对职业教育同样落后的我国产生警示和震撼作用吗?
(作者系河北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