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表现主义画派创立100周年,柏林新国家画廊近日举行主题为“桥社与柏林,表现主义100年”画展。画廊展出了近500幅“桥社”作品,参观者络绎不绝。
“桥”艺术社团的诞生与表现主义
20世纪初期,德国东部文化名城德累斯顿大学学术气氛十分浓厚,尤其是建筑系的大学
桥社主张艺术创作者应与欣赏者平等,因此视线应处于同一水平上。他们强调表达,忽视严肃规则,他们因此互为模特,互为表现者。他们试图以组织的形式,把生活和创作两者理想化地融为一体:在生活里创作,在创作里生活。桥社独树一帜的表现主义画风引起了社会激烈的争论。怎么可以不忠实事物自然写实,怎么可以只追求主观感受?桥社的出现给当时传统古典主义仍然占主流的艺术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桥社画派轰轰烈烈地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表现主义风暴。
桥社画派的艺术特点
桥社画派在艺术形式上追求一种理想主义。他们的作品色彩鲜明、搭配张扬而产生强烈的表现力。这些画不讲究线条,没有立体感,缺乏透视感。但桥派的艺术家注重的是主观意图的表达。如他们的人物造型画有一个特征,即向敦实强壮方向夸张,腰身粗壮、乳房饱满,充盈着旺盛的生命力。桥社画派对于社会问题极为关注,其作品强烈地反映了当时生活极端平淡及令人不安与绝望的一面。这些画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对人性中复杂和阴暗的东西进行变形揭示。桥社画家中基尔希纳最为杰出,他的作品最具有力度。如《艺术家与他的模特》这幅画采用热烈而欢快的金黄和亮红色,再辅以刺眼的白色,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但自从桥社成员从德累斯顿迁居到柏林后,他们内心发生很大变化,大城市对他们的影响,与文化人士的交往使他们眼界大为开阔,原来较为单一的色彩风格被破坏。桥派艺术家开始走下坡路。1913年桥社的艺术家终因意见分歧宣告解散。桥社八年宛如昙花一现。
桥社画派的社会影响
尽管桥社最终解体,但随着桥派画的出现使德国的表现主义诞生了。桥社画派对德国乃至全世界新古典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表现主义艺术风格,表现主义成为20世纪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词条之一。德国表现主义首先在绘画中,而后在文学、戏剧、音乐及建筑艺术中相继出现,展开了一场文艺运动。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弥漫着反思人类行为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德国涌现了一大批表现主义作家、导演和艺术家。在柏林的街道、商店、剧场和咖啡馆中,招贴画、广告画和装潢设计都被蒙上了一层表现主义的色彩。艺术家用扭曲的造型与浓烈的色彩,夸张和奇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然不满。
基尔希纳海克尔施密特-罗特卢弗
《艺术家与他的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