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美术评论家,孙克从未脱离实际地去建构理论,也不曾跟在创作家的后面做些无关痛痒的介绍。他总是在关注现实的过程中,抓住具体问题,从古今中西相联系的宏观视野去思考,去探究,去把握民族美术发展的环境、脉络及其经验与教训,引出确有心得的认识。因此透过明白晓畅的文字、情随笔转的议论,不难发现其审
上世纪80年代,孙克发表了一篇很有深度和影响的文章《一代人的思索和追求――评半截子美展》。从那时起,他就把自己的理论思索和这代美术家密切联系在一起。他的认识来自与这代画家们耳鬓厮磨中的共同思考。多年以来,他的理论批评也正反映了这一代人思索和追求的一个主要方面。当以西方价值标准奏起的“中国画危机论”噪声震耳时,他却满怀信心地断言,中国画并非“穷途末路”,而是“方兴未艾”,展望前途,光明灿烂。当“走向世界”的口号误导出忘记民族文化身份的负面作用时,他却语重心长地阐述“我们的立足点”,鼓励同道首先立定脚跟。
孙克是一个自觉植根传统的美术批评家,他在种种美术讨论中的看法,既非奉命代言,也非因循守旧,而是来源于深厚的民族土壤,在传统身边思考。他被称为传统派的美术批评家。我在10年前曾说过,孙克“在美术发展的十字路口上,不为时习所染,坚定而又充满激情地把自己的理论思考紧紧地围绕着生活与传统,从而取得了他人不可替代的价值”。
《孙克美术文论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