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05-07-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玉 我有话说

一、关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关系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相互关联与相辅相承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也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服务不只是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也不是游离于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之外的

独立系统。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同时,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对人才培养起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各项工作都应该紧紧围绕培养人这一根本展开。

目前,由于评价体系与人事分配制度的导向,使得科研成果显示度及其对人才评价的作用突出,从而使高校中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工作不受重视,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各高校对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并投入大量的财力进行建设,但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在人事分配制度与评价考核体系上还缺少有效的政策与机制导向。世界一流大学都把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流的教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清华大学重视本科教学所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值得借鉴。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与主线,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起核心支撑作用。学科整体水平的高低与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能力和质量。“211”与“985”一期均以学科建设为主要内容,并考虑到人才培养的教学特别是本科教学建设内容是正确的。“985”二期的平台建设应处理好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注重和强化平台与学科的统一性与一致性,应在“211”与“985”一期的基础上,在学科建设的整体框架下进一步统筹规划,连续实施。

二、关于学科设置与规划――“综合性”与“多科性”

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角度来考虑,是走综合性还是多科性,是一直都在争论的话题,包括一流大学是否都应有医学院,也是众说纷纭。虽然世界一流大学多属综合性,多有医学院,但也有例外,如理工为主的CalTech。本人认为还是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学校校情,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特色、不足和问题,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科规划。因为不管是综合性一流大学,还是多科性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哈工大建校以来,长时间一直是以工为主。直至“985”工程第一期建设规划论证时,开始提出建设目标是 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研究型、开放式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前,我国高校学科门类共12个,哈工大本科专业占6个,理、工、经、管、文、法,研究生专业占7个(多一个哲学)。目前,首要的任务是优化学科结构,使学科结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符合哈工大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要继续发扬工科优势,大力加强理科建设,加速发展经管文法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积极探索生命医学学科发展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关于专业口径“宽”与“窄”

“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是近年来教育改革中的一致呼声。哈工大在专业设置上,主要参照前苏联按照行业乃至企业的工种设置专业,甚至有的专业名称与工厂的车间同名。专业划分相当之细,培养目标针对性极强。这种专业设置加之5年的长学制以及很强的实践教学环节,使毕业生分配到工厂专业对口的岗位后短期内便能适应工作要求,因此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哈工大也一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哈工大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作为样板为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理工科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8年教育部重新调整专业目录后,我校从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出发,对传统的老专业进行了整合与改造,适当拓宽了专业口径,同时保留了优势与特色专业方向,这样做避免了要宽便一宽到底,要窄便从头窄起,做到了宽中有窄,窄而不死,并新建了一些国防与国民经济急需的、属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专业。至此基本形成了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专业格局,并坚持走通用学科为主,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

事实证明,拓宽后的新专业目录,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因为社会仍按行业(即所谓的窄专业)招聘和使用人才。所以近年来又有近200多个目录外专业诞生。这些目录外专业绝大多数是口径较窄的专业针对性较强的优势和特色专业。实践的结果,说明这样做是正确的。

关于专业口径的宽与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学校自身的传统特色与优势以及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该宽就宽,宜窄则窄。更重要的是,专业的设置包括专业口径的宽窄应与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因此,关于专业口径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不同专业分类指导,二是宽厚基础,增强后劲与强化专业教育,能力强与上手快两方面兼顾。

四、关于“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

大学教育的主流到底应该是“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一直争论未休。其实,“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并不是绝然对立的。专业教育必须以通识教育作为基础,打好基础是为了使专业更出色。当初实行六年制(一年预科学俄文)的哈工大,从事工科专业教育,不仅没有削弱、反而特别强调基础。对政治、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学等课程都十分重视。可以说那时候正是实施一种通识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所以哈工大人才辈出。

哈工大毕业生中有一批优秀者走上了高级领导岗位,这除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与政治素质优秀之外,从专业教育上,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使他们养成了理性思维、求真务实、严谨审思、认真细致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开拓创新的品格作风,同时造就了他们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的本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素质,从事任何岗位的工作都需要这种素质,反过来,有了这种素质,转换岗位也能很快进入角色并取得成绩。

五、关于“上手快”与“后劲大”

曾几何时,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哈工大毕业生上手快,清华毕业生后劲大。”这句话从哪里传出来的无从考据,但大概不会是哈工大自己所说,因为事实证明哈工大毕业生后劲不小。也不会是清华大学说出来的,因为清华毕业生上手也不慢。恐怕是那些习惯于英美模式,而对于欧洲大陆模式心存怀疑的同志的估计。其实,历史已经证明,解放后的、尤其早期的毕业生,上手确实快,后劲同样也很大。将上手和后劲对立起来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企业招聘首先选快手,上手慢了肯定不行。企业招聘人才不仅要面试,而且还要有试用期。只图上手快,后劲跟不上,职业位置也坐不稳。反过来,上手慢的后劲也不会大,连位置都抢不上,也就没有机会发挥后劲了。

上手快,不仅需要在培养过程中重视专业教育,同样也需要强调基础理论教育。反过来,后劲大,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样也需要专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对毕业生的要求是,不仅要上手快,而且要后劲大。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对立起来。不要认为过去过于强调上手快了,现在似乎应多强调后劲大了。

正如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三者是发展过程,不是后者否定前者,而是后者包含前者一样,上手和后劲也是互相包容的。“上手快”、“后劲大”是两把都要用的客观尺子。毕业生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上手快与后劲大都是不可或缺的。

六、关于对教师的要求――理性张扬个性,名师上讲台

对教师的要求也应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审视,按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是一流的。这一流的教师群体,应是各有千秋,各路“神仙”,各显神通。理想的情况是教学科研并重,往往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也强,教学效果也好,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但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教学中总有一批优秀的教学名师,他们教学水平高,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他们的科研成果可能并不十分突出。即使是科研强的教师,也各有所长,有的以理论研究见长,有的以工程应用见长。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给予合理的评价,要用人所长,容人所短,让长者更长,不要削峰填谷。但有一点一定要强调,在教学第一线上的应该是优秀的教师群体。从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考虑,我们要制定并实行有效的政策与制度,将最优秀的教师群体激励吸引到讲台。只要这支队伍站在讲台上,教学质量就有保障并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切合实际的发展观。无论是学校的目标定位、学科布局、专业设置,还是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及相应的管理制度,都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都应该符合中国国情和学校校情,既不能跟风,一哄而上,也不能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应实事求是,切合实际,并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锐意改革,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