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下,人类社会正在急速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在军事强国的不断实践中,正在逐步拨开其朦胧的面纱,登上历史的舞台。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崭新的战争形态,它实现了战争形态沧海桑田式的变迁,完成了从以往物理信息战到今天精神信息战的拓展。被人们称为有战争情节的政治戏剧――伊拉
从战争对抗的物质维度看,精神信息战就是把战争由材料对抗拓展为信息对抗。在信息时代,装甲的厚度、防御的韧度,面对无坚不摧的大威力精确制导弹药和现代军队所具有的强大突击力,却日渐显得苍白无力;战争的胜负也往往不完全取决于蕴含于钢铁数量中的“纯战斗实力”的对比,关键在于谁能最多、最快地占有信息,并削弱乃至剥夺对方对信息占有的能力。军队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信息的依赖性就越大,进而要求作战方式的焦点开始由以材料为基础的“物能”的碰撞向“信息”的聚放转变。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成为核心资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由于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高度信息化,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将更多地依赖于各种信息系统。信息和信息系统既是战争依托的平台,也是交战双方攻击的主要目标。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瘫痪敌国的经济体系,实现战争的企图,不再单纯依靠传统意义上的大规模交战,而是通过精神信息战的方式来实现。面对战争对抗方式的变化,各国军队都在有重点、成系统地加快信息技术装备的投入,加大从事信息情报搜集、处理等科技型军人的培养与编配,逐步以质量效能、科技密集型取代数量规模、人力密集型的发展模式,使军队具有打赢精神信息战的能力。
从战争对抗的空间维度看,精神信息战就是把战争由三维对抗拓展为多维对抗。在莱特兄弟于1903年驾驶飞机升空不久,意大利的军事理论家杜黑就敏锐地认识到:飞机的出现“将改变整个战争,也将改变陆战和海战的面貌”。正是空中力量的迅速崛起和广泛运用,形成了一种新的战争对抗形态:空地联合攻击。作战的立体性随着飞机的实战运用就产生了,但真正形成三维战场结构还是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随着直升机的出现和大量使用,使作战的立体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终于形成了三维战争对抗形态。在海湾战争中,美军101空中突击师“蛙跳”270 350公里,垂直包围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创造了远距离空地联合攻击的成功战例。信息化战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最密集、科技作用最突出的战争,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运用丰富的作战手段和与以往根本不同的作战理念开辟了战争对抗的多个领域,开启了进入宇宙空间、信息空间、精神空间的多维通道,人们不但可以通过灵活地运用物理打击对敌进行硬杀伤,而且可以通过信息瘫痪、控制媒体、引导舆论、心理恐吓等手段对敌进行软杀伤,直接攻击对方的精神领域,从而实现强大军事行动与强大精神攻势的高度融合,进而通过这种高度融合的精神信息战来达成自己的战争目的。正是信息化战争所具有的这种多维化特征,催生了层出不穷的作战样式和作战方法,也使现代战争更加开放,形成了一个泛化的、包容多种力量和多种对抗方式的全维战争形态。
从战争对抗的力量维度看,精神信息战就是把战争由体能对抗拓展为智能对抗。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平台作为信息链式运动的中心环节,产生了一种超越物质能量暴力本身却比它大得多的结构力,使战争体系出现了质的飞跃,从而导致信息化战争从追求物质能量暴力转变到追求信息知识暴力之中,使精神信息战成为必然。从体能较量到智慧较量,是人类战争对抗方式的一次飞跃。当然,这种飞跃借助了科技的力量。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人类任何活动都不像战争那样给偶然性这个不速之客留有这样广阔的天地”。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总是与这种偶然性的存在成反比。在信息时代,无论是战争决策的思维方法,还是组织控制的物质手段等,无不在科技的推动下,开始由单纯的“灵机一动”向“器良技熟”转变,更加侧重于用数理科学特别是各种新兴的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去研究战争,进而使战争决策的全过程、全内容进入了一个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统一、推测与实证相辅佐、体现着综合集成特色的崭新阶段。随着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升级换代,使军事谋略的主体由人向由人与计算机结合一体的方向发展,战争对抗中的智能较量在所难免,使信息时代的精神信息战更加名实相符。
(作者系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