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发植物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家。1976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198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获遗传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为保障我国农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我们提出开展“绿色超级稻”培育的设想,其基本目标是:在不断提高产量、改良品质的基础上,实现基本不打农药,大量少施化肥,节水抗旱。
“绿色超级稻”培育的基本思路是:将品种资源研究、基因组研究和分子技术育种紧密结合,加强重要性状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基因发掘,进行品种改良,培育大批抗病、抗虫、抗逆、营养高效、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高产、优质”长期以来一直是育种界关注的焦点,在国家很多计划中均已有安排,这里不作讨论。对于“基本不打农药,大量少施化肥,节水抗旱”等“绿色水稻”的目标,根据现有的研究基础,可分三个阶段来实现。
第一阶段目标:基本不打农药。国内外多年的研究发现积累了一大批可资利用的抗稻飞虱、稻瘟等重要病虫害的稻种资源;鉴定、定位和分离了多个抗病基因;通过转基因和基因集合,培育出带有多种抗性基因组合的水稻新材料和新品系。可以认为,水稻抗病虫的基因资源和品种基础已经基本具备,只要应用得当,这些材料的大面积推广有可能实现水稻生产基本不打农药的目标。期待在今后的5年内,我国抗病虫水稻品种的推广会有大的进展。
第二阶段目标:大量少施化肥。可持续农业要求施肥量大幅度减少,但随着施肥量的减少,田间营养元素的浓度将大幅度降低。因此,少施化肥的技术含义应该是:在田间营养元素浓度降低的情况下水稻能有足够的吸收,即有高的吸收效率;对已吸收的营养元素能充分利用,即高的利用效率。根据我国稻田肥力的现状,营养高效品种的培育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以提高利用效率为主,即培育高效利用的品种;第二步以提高吸收效率为主。
目前我国在营养高效基因的研究方面有了较好的基础,已分离到能显著提高氮磷利用效率的基因,并已培育出转基因株系,还筛选出一批营养高效吸收利用的种质资源;并通过遗传分析的方法,鉴定了一些氮、磷高效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可望在8 10年内培育出氮磷高效的新品种。
第三阶段目标:抗旱节水。近年来,我国主要稻区的旱灾有加剧的趋势,伏旱和秋旱的频繁发生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对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培育抗旱节水的水稻品种显得十分紧迫。陆稻是水稻抗旱性改良的首选资源,近年的研究已鉴定出多份抗旱性强且农艺性状优良的陆稻品种,可直接作为亲本用于水稻抗旱育种。用这些亲本制作的作图群体已鉴定分析了大量抗旱性状的高效基因,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通过对模式植物的研究,已鉴定出一批耐旱基因,用其中一些培育的转基因水稻也已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通过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可望在10年内培育出抗旱性明显增强的水稻新品种。
“绿色超级稻”的培育和应用可有效缓解我国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对资源的需求和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尖锐矛盾,对于农业、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意义深远,势在必行。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