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击音像盗版须行治本之策

2005-07-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大庆 我有话说

“打击盗版音像制品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目前形势依然严峻,市场上以DVD光盘为主要载体、以中外著名影视作品为主要内容的盗版音像制品仍呈上升之势。前不久,中央领导同志就打击盗版音像制品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立即采取行动,在近期内取得明显效果。”6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办公

室主任柳斌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此时,10天前启动的“2005打击盗版音像制品夏季行动”正在各地全面展开。

“成绩可喜,形势严峻。”2004年全国“扫黄打非”的统计数据证实了这一判断。2004年“扫黄打非”行动中,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2.29亿件,在这些非法出版物中,盗版音像制品达1.75亿件,占76%还多。

黄秋生的无奈与郭子龙的感慨

“请盗版公司手下留情,给我们一条活路。我们没戏拍,大家都会完蛋。”6月18日,暑期大片《头文字D》上映前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颇有声势的反盗版活动,香港演员黄秋生在活动上的发言却显得那么无奈,让人感受到盗版猖獗给电影人带来的巨大压力。

2004年初,盗版刻录光盘开始危害正版音像市场。年中出现的盗版DVD压缩碟,可以说是正版音像行业近年遭遇到的最大危机。短短数周之内,这种通过压缩技术将多部电影或多集电视剧存在一张DVD碟片里、每张仅售5元至6元的盗版碟大量涌向市场。从2004年下半年至今,一些音像发行企业由于不堪盗版的冲击,亏损连连甚至倒闭。

广东中凯文化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音像发行企业之一,曾成功地发行了《笑傲江湖》、《大宅门》、《汉武大帝》等电视剧,以及《无间道》、《手机》、《天下无贼》等电影音像制品。提起盗版,中凯文化董事长郭子龙感慨良多 “我们公司的电影、电视剧、综艺类节目等3000多个音像品种大部分被盗版。从2001年开始,公司不得不组建自己的打假队伍。”中凯文化集团是最早组织企业反盗版队伍的音像企业,据郭子龙介绍,中凯文化自己的打假队员共100多人,分布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去年我们花在打假上的费用有600多万元,巨额的打假经费已经让我们步履维艰。”

与盗版斗争多年的郭子龙对盗版音像制品的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盗版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公害,不仅危害音像发行企业,更危及文化产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如果盗版长期为患,屡禁不止,势必导致人才、资金转离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让消费者少些购买盗版碟的“理由”

“扫黄打非”工作开展至今已有16年,但盗版音像制品却屡打不绝,甚至不断回潮。是打击力度还不够大?是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或是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因为正版音像制品价格太高,消费者难以接受?

在一个颇有名气的DVD影迷网站上,记者看到了一个题为“买盗版碟的理由”的帖子,影迷们的“理由”五花八门

“盗版碟便宜!”

“关键是国产正版质量太差,从包装到画质到翻译。”

“盗版涵盖了从一区到六区的所有东西,很多是正版没有权限引进的。”

“如果市面上只有正版的话,我们不知道要错过多少好片子了。”

…………

公众的正版意识显然应该得到加强,这也是反盗版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一味埋怨消费者却于事无补。对这些“理由”作一下分析,或许可以让我们对盗版为何屡打不绝有更多的认识。

过去人们认为盗版音像制品最大的优势是低廉的价格,但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正版音像制品走“低价路线”,例如一张流行唱片仅售15元,上架不久的热门电影《孔雀》DVD已跌至10元以下。盗版碟的价格优势正在缩小。当然,由于正版音像制品比盗版多出了购买版权等这一大块成本,实际上是不太可能与盗版进行价格竞争的,而且,如果仅仅依靠降价来对抗盗版,可能会使音像行业利润太低而导致产业链无法正常运转,给音像业造成更大的危害。

对DVD影碟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DVD的发行在世界上分为六个区。大致来说,美国、加拿大是一区,日本、欧洲是二区,东南亚、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是三区,中国大陆被单独划到六区。理论上来说,由于有区码的限制,一个区的DVD影碟在其他区的DVD机上是无法播放的。把中国单独划到六区,客观上在节目内容方面形成了对六区的歧视,比如很多片子不在六区出版,就算出了,声音或图像质量也比不上其他区的。盗版影碟在破解区码之后,可以盗出1区到6区的所有DVD影碟,其中很多是正版没有权限引进的。

至于制作质量,本来是正版的优势,但近年来却有此消彼长之势。近两年来,盗版音像制品的制作越来越精良,甚至形成了市场“口碑”甚好的几大“品牌”。此类盗版制品通常包装整齐、精美,画质、音效、字幕质量稳定。一些销量较大的盗版“品牌”甚至贴上了自己制作的防伪标识,以防别的盗版商假冒 反观正版音像制品,因为版权费用高昂,很多发行商不愿在制作上多花钱,以至于在包装、影像、音效、配音等方面甚至还比不上盗版。一位业内人士说,国内的正版DVD许多只是清晰度比VCD高些,DVD该有的功能都没有,因此让很多消费者伤透了心。

只要消费者购买盗版碟的这些“理由”还在,盗版碟就难以根治。

打击盗版要用好市场这只“手”

一提起打击,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用立法、执法的手段,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办法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柳斌杰指出 “用市场的手段最有效。”

“需求决定供给。一种消费品的畅销,要有合理的价格、畅通的流通渠道,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作支撑。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盗版音像制品。”国家发改委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朴民博士这样分析道。统计资料显示,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国民的消费结构会有一个较大的改变,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大幅增加。2004年,我国人均GDP为10533元,相当于1274美元,正处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同时,在我国,由于文化作为一个产业才刚刚起步,文化生产力与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之间存在巨大落差,一边是旺盛的市场需求,一边是巨大的市场空白,这就给盗版制造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正版产品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才是盗版泛滥的真正原因。这些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采取坚决措施,不遗余力地打击非法光盘生产线、查抄盗版音像制品仓库、惩治销售盗版影碟的摊店和游商,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只要盗版音像制品的巨大市场需求还在,不法分子就会继续铤而走险。换句话说,如果正版音像制品不能取代盗版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盗版就要乘虚而入。

柳斌杰认为 采取一切手段努力提高文化生产力才是解决盗版问题的最终出路。这就要求有一个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文化管理体制,让更多的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让更多的文化资源进入被开发的行列,同时,让更多的国外文化产品通过正当的渠道进入国内文化市场。短期来看,民族文化产业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这才是发展和繁荣的根本途径。

具体来说,一是要解决体制问题。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要加快改革,理顺关系,过去很多问题就是因体制不顺、多头管理引发的。二是机制的问题。依靠政策导向、法规导向和利益分配的导向,引导音像制品的生产、销售企业规范经营,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机制。三是加快我国音像业的发展,丰富品种,提高质量,用更多更好的正版音像制品满足市场需要,挤压盗版制品的市场空间,这比单纯的打击更有效。四是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正版音像制品不敌盗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落后,造成生产成本高、周期长。盗版制品不付版税,在这一点上,正版音像制品无法相比,但通过技术进步,加工制造环节的成本可以降低,质量可以提高,从而减小盗版音像制品的价格优势,扩大正版产品的质量优势,用市场手段打击盗版。

柳斌杰表示,打击盗版事关保护民族创新能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也是事关中国的国际形象,事关中国能否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国际社会也十分关注。我们将继续依法加大打击力度,保持对盗版分子的高压态势;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创新技术,提高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竞争力,标本兼治,最终使盗版产品在中国无容身之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