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等一起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草原文化,对丰富中华文明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祖国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他介绍了内蒙古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取得的重大进展。他说,内蒙古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独特。草原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各个方面日益产生着广泛的影响,正在成为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内蒙古提出建设继承草原文明和体现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民族文化大区,目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地区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让草原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突出作用。
据了解,为了加强对草原文化的研究,内蒙古启动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课题公开招标,1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十余项子课题进行攻关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内蒙古将每年的9月6日定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今年以来,内蒙古举办各种规模的草原文化研讨会、国际草原文化节、乌兰牧骑艺术节等活动多达20多次,草原文化已经成为内蒙古最大、最有影响、最具特色、最富感染力和生命力的文化品牌。
论坛开幕式由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连辑主持,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朱佳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张国祚、本报副总编辑何东平、中共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梁铁城先后致辞。开幕式后,本报理论部负责人李向军、内蒙古社科院副院长胡匡敬分别主持了论坛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