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养老方式的变迁与选择

2005-07-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曲文勇 我有话说

家庭养老,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养老方式。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这种养老模式,是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的。它既能缓解并不富裕的传统中国社会所需要承担养老的社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也

有利于尊老爱幼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社会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主要养老方式。

但是,这种养老模式目前正面临着许多问题。随着城市化和人员社会流动的加快,家庭规模逐步小型化,年轻一代忙于学习和工作;青年人婚后多选择离开父母单独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观念也开始变化,只要条件允许,也不愿与子女同住。这使得现代家庭越来越难以完全承担照料老人的任务,特别是晚年体弱多病阶段的照料责任。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养老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种新的养老方式正在悄然兴起,这就是社会养老,也称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指专门为老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和各种形式的老年公寓。老人的一切生活都在院内进行。随着老年群体的扩大和高龄化,部分老人经济条件的变化和自主意识的增强,选择到老年福利机构,如养老院、托老所和老年公寓的人日益增多。老年人在养老机构里会得到良好的照顾,及时获得医疗救助,减轻老年人独居的孤独感,儿女也能放心父母的生活起居。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生活逐步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老年机构能担负起这一功能,特别是具有临终关怀性质的老年机构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是,机构养老也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严重缺乏,据统计,现有的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床位不到老年人口的1%。其次,养老机构的规模、服务方式、管理水平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收费普遍偏高、老年人无力承受;收费低的条件又不好,老年人无法接受。传统福利机构单一粗放的服务形式已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老年福利事业的支持力度,兴办一些符合老年人需要的老年公寓,在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实行“民办公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社区养老是目前切实可行的另一种养老模式。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人养老困难的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作为社会化养老的补充,社区服务养老将会成为中国老年人养老的新形式。

发展社区养老可以有效利用社区内的一切闲置资源。目前我国各城市社区中,都有不少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低龄老年人和下岗工人,他们是社区照顾老人的重要资源。许多地方实行的时间储蓄就是一种利用闲置资源的有效尝试。时间储蓄就是让社区中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人员、下岗工人和有闲暇时间的年轻人,自愿到社区为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提供劳动服务。开展“时间储蓄”老人互助的活动,让社区内的年轻老人照顾年老老人,让每位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老人,将来也能享受到他人的服务。这一服务模式,既为低龄老年人发挥余热提供条件,也使那些下岗后暂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人员得到服务的机会。

综上所述,养老照顾可分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两类。正规照顾是指机构内照顾,如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老人日托中心、老人家务助理,老人社区医院等。对有病、年高或丧偶老人特别需要这种正规照顾。非正规照顾是指由家人、亲友、邻里、同事或其他社区志愿者提供的照顾。非正规照顾可以较好地执行正规照顾没有的功能,它一方面成本低廉,提供的服务快捷灵活,提供服务者又多为熟悉的邻里朋友,所以较容易为老人所接受;另一方面,非正规照顾能增加社区的关怀感、安全感和归宿感,能培养社区成员相濡以沫的互助精神。因此,走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相结合的道路,是满足我国老年人不同层次服务需要的最佳途径。(作者系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