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浙江发挥民营优势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2005-07-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张乐 我有话说

新华社杭州7月24日电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浙江省近年来充分发挥民营经济活跃的优势,一面稳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一面放手发展民间职业剧团,各项措施平稳推进,取得了可贵的突破。

在越剧之乡嵊州,民间职业剧团犹如一支劲旅,活跃在广大农村舞台,并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经

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截至2004年底,嵊州市民间职业剧团达101个,从业人员3600余人,全年演出场次约35000场,年收入8000万元。

嵊州地处浙江东部,是越剧的发源地。这里的人们外出演戏富有传统,已具百年以上历史。市场经济使嵊州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半农半艺区社剧团转变成为以演出为主的民间职业剧团,并逐渐形成产业。

近年来,当地政府确定“把民间职业剧团以产业来开发”,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扶持和引导,为民间剧团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此大背景下,嵊州民间职业剧团基本上是通过演出经纪人 一般即剧团团长 采用“资源组团、自主经营、自备服装、自带伙食、自定分配”的办法进行组织,没有政府一分钱拨款,完全依靠自己在演出市场中出效益。在这些剧团中,有80%以上的剧团全年演出时间超过3个月,演出场次达150场,其中有将近四成的剧团年演出时间超过8个月,演出场次高达450场。参加剧团的艺人,除了一些从专业剧团退下来的老艺人和部分“下海”专业演员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培训班走上舞台的演员和个人。在越剧之乡环境的熏陶下,还有许多越剧爱好者经过亲友的帮助直接加入到剧团当中。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这些民间剧团积极拓展演出市场、不断提高演员综合素质。同时,面向群众和市场,深入农村基层,坚持群众喜欢什么就演什么,哪里需要演戏就送戏到哪里,自觉确立了“演出才能出效益”的市场观念。他们中的大多数基本都能演上百场不同剧目的戏,尤其在婚丧嫁娶、乔迁庆贺等农村活动中受到欢迎,并为自己赢得了生存和获利空间。如2004年演出最多的群艺剧团,全年演出650余场,年收入130万元。在有些乡村,越剧演出收入占全村收入的1/3。

在放手发展民间职业剧团的同时,浙江省还积极推进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省文化厅领导带头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研制改革方案,提出配套的政策建议。结合浙江民资活跃、参与文化领域建设热情高涨等特点,浙江在院团改革过程中还积极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在进一步细化完善改革方案,稳步推进试点单位改革的同时,文化厅主动与浙江广厦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宋城集团有限公司、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开元旅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进行洽谈,探讨合作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引入民营资本不仅仅是为了引入资金,更是为了创新机制,最终达到做大做强的目标。在引入民资中,浙江确定了采取增量扩股、而不是简单出让国有资产的办法,并已与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

目前,浙江国有艺术院团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浙江歌舞剧院、浙江曲艺杂技总团等单位进一步完善了改革方案,已报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原则通过,现正在制订实施方案。作为艺术表演院团改革试点单位,浙江歌舞剧院目前已会同有关部门对院情,包括历史沿革、队伍素质、人员结构和体制机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确保摸透现状,掌握数据,找准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切入点,为科学合理制订改革方案创造良好条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