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俗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认识到抢救和保护民俗文化这一任务的迫切性和艰巨性,他们期望民俗学学者在这一工作中能担负起重要的角色。但是,对比社会的需求,民俗学界有影响的论著并不多,也没有产生出太多突出的实绩,这需要我们民俗学者认真地思考。
我
针对这种情况,我以为民俗学研究应该凸显民俗研究的地域特色,建设众彩纷呈的学术流派。
首先,一地学者以本地区的民俗文化为研究对象,他们的研究在内容上容易产生一定程度的联系,而研究内容上的联系很有可能导致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的类似或相同,以及产生相仿的学术观点,从而使他们的民俗学研究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民俗学研究上的特色。这就为学派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其次,各地民俗学者自觉地把自己生活或工作地区的民俗文化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对象,或有意凸显个人民俗研究的地方特色,一方面避免了个人研究对象的不固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结束本地区民俗学者各自为战的局面,这些都有利于整合本地区民俗研究的力量,集中力量对本地区最受人关注的民俗文化现象进行深入调查或理论探讨。这种研究具有范围小、挖掘深的特点,有利于产生一批功夫扎实的学术成果。这也同样有利于一个地区的民俗学者形成自己的学术流派。
再次,目前区域文化的研究很受当地社会的欢迎,容易得到当地政府、本地区学术机构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帮助,这容易使研究成果面世,实现其社会价值,产生其应有的社会影响。从这个角度讲,立足于地域特色来研究民俗文化,有利于争取当地社会各界的支持,壮大本地区民俗研究的声势,促进民俗文化研究的繁荣。
钟敬文先生生前一再提出要建立中国民俗学派,在其《建立中国民俗学派》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必要性、可能性,并对中国民俗学的结构体系作了具体构想。我以为钟敬文提出建立中国民俗学派并非是说中国民俗学界就只要一个学派,而是说中国民俗学研究整体上讲应该与外国民俗学研究,如英国民俗学研究、法国民俗学研究、日本民俗学研究等有区别,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中国民俗学应该走自己的道路。中国人口众多与疆域的广大决定了她在许多方面都会体现出多元化的倾向,表现在人文社科领域里应该是这样,民俗学研究领域自然也不应该例外。钟先生所说的中国民俗学派是一杆大旗,我们希望它迎风飘展,屹立于世界各国民俗学研究之林。但我们也认为,在这杆大旗之下,还应该有众彩纷呈的多种民俗学流派的小旗。在中国民俗学派名下,还应该有诸如齐鲁民俗学派、湖湘民俗学派、中原民俗学派或巴蜀民俗学派,等等。只有如此,中国民俗学才会迎来繁荣,走向辉煌。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提倡在民俗研究中凸显区域特色,并不否定民俗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必要,包括对民俗研究方法论的探讨,因为区域民俗文化的研究也离不开基本民俗理论的指导。当然,我们在区域民俗的研究中也有可能升华出一般性的理论,推进民俗学基本理论的建设。总之,民俗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区域民俗研究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或冲突,总揽全局的研究应该建立在扎实的区域民俗研究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