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张家港文明创建促和谐

2005-07-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苏雁 我有话说

本报讯“工作在现代化园区、生活在花园式城市”。十年文明创建,“老典型”江苏省张家港市城乡拥有了优美的环境和高素质的居民,他们在此“底盘”上构筑更高的文明,实施“绿色行政”、印制“诚信名片”,实现了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在构筑城乡一体文明

进程中,张家港运用“加减乘除”让农民的钱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张家港市市委书记曹福龙告诉记者,“加法”就是靠发展拓展就业空间,增加收入渠道;“减法”就是靠减负来调动农民增收积极性;“乘法”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依靠科技致富;“除法”就是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该市实施“家庭建账户、大病靠统筹、特困获救助”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实行社区化构架,“1890”热线提供水电维修、农事咨询等60多项服务,“文化夜校、科技早市、社区书市”培育出一大批“养菇专业户”、“人工河豚繁殖能手”,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富民不忘富“脑袋”,仅去年该市就举办“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精品展”、“沿江地方戏剧精品剧目展演”等十多项活动;奖农重在奖“文明”,永联村每年拿出530万元对村民的日常行为进行考评奖励。

张家港实施“绿色行政”,把“生态平衡、节约资源”的理念贯穿到决策中。在全国率先实行“一把手亲自抓环保、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评先创优环保一票否决制”后,去年又在省内率先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3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起形式多样的“资源循环圈”。江苏沙钢集团把除尘过程产生的粉尘作为烧结工序的上等原料,高炉煤气的余热产生蒸汽进行发电,每年增加效益近9000万元;张家港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对项目“挑挑拣拣”,凡能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的项目,优先批办,使各类资源在精心组织的产业链中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如今已有美国杜邦、陶氏等世界化工巨头落户。张家港还每年投资10多亿元,推进“绿色通道、家园、基地”等生态系统工程,建成了暨阳湖生态园区、和平广场等一批城市“绿肺”,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2%;农村社区内处处绿树成荫,垃圾实施分类处理。2004年,张家港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并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诚信”是张家港新的“城市名片”。该市工商局为大小企业建立“档案”,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反合同、拖逃税费等行为将被记录在案,与税务、银行、海关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后,失信企业将无处遁行。对“重合同守诚信”企业,该市各部门免于年检、给予信贷额度优惠、享受通关便利等。固定资产超百亿的江苏沙钢集团没拖欠过一笔贷款,该集团上马200万吨热卷板项目时,16亿元的巨额授信贷款很快到账。“诚信”为张家港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在国家统计局2003年公布的中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前100个县(市)中,该市名列第4位。2004年,全市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财政收入85亿元;张家港口岸海关关税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首家关税超百亿的县域口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