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卫生部公示了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的“无偿献血比例”及排序,北京、天津、上海等几大直辖市排名靠后,分别名列第27、29、30位。
京津沪三个直辖市的“无偿献血比例”如此之低,可能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一些人对这三个城市的“市民素质”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认为“无偿献血比例”低是因为生活在这些
所谓“无偿献血比例”,是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总量的比例。显然,这个比例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无偿献血量(分子),还取决于临床用血量(分母)。京津沪是我国医疗水平较高、医院数量和就诊病人较多的三个城市,这些病人不仅来自三个城市的居民,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全国各地。就诊病人较多,就意味着临床用血量较大(北京市去年一年的用血量就达到了72吨),用血量(分母)较大,“无偿献血比例”就自然比较低。这就是说,京津沪三城市的“无偿献血比例”较低,主要是因为临床用血量较大,而不是因为献血量较少,更不代表这三个城市的居民不愿意献血。
总之,“无偿献血比例”,与献血总量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与参与无偿献血的人口比例也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我们切不可误读了“无偿献血比例”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