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老,我看您来了。”29日上午9时许,一迈进解放军总医院康复楼的病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握住坐在椅子上的季羡林先生的手说:“下个月,就是先生的94周岁生日,我向您表示祝贺。”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
病房简单朴素,书桌上摆放着不少书籍。
“听说您现在还天天写作?最近还要出一本新书,叫《学海泛槎》?”“已经出来了。”“能不能给我一本?”“当然可以。”
“还有人给您写了一本传记,叫《非凡人生》?”温家宝向季羡林表示祝贺,“您这一生,不容易啊。”
“我94周岁了,并不打算‘走’。我要活到108岁。”
“可以可以。您现在的思维、精神和两年前我来看您时一样好。我想,这和您的毅力有关。”温家宝指着自己的头,示意说,“也和您的追求、理想有关。”
“只要活着,脑筋就要天天不停。”
“我今年四月访问印度。出访前看到了《梵典与华章》一书,开卷就有您的题词:‘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如果没有文化交流,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人类今天的社会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这是我的思想。一个人、一个国家如果关起门来过日子,那不行。”季羡林面带微笑。
“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优良文化传统,也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和经验。”温家宝向周围的人说。
“就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季羡林补充道。
顿时,大家都笑了起来。房间里气氛显得轻松而热烈。
“您的《留德十年》和《牛棚杂忆》我都学习过。去年我访问德国时还专门引用您的一段话: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两者缺一不可。”
“我给华侨讲时,很多人都热泪盈眶。”
“应该列入小学教科书。”季羡林趁机提出“建议”。
“好,我回去以后给教育部‘反映反映’。”温家宝高兴地说。
温家宝随身拿出一件小礼物送给季羡林――那是一幅水晶玻璃画,上面有激光“刻印”的温家宝和季羡林在一起的画像。
“这上面还刻了一句您最喜欢的话:真情。您常讲做人要真情、真实、真切。”
“对,‘三真’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则。”
“最近您在整理什么?”
“写关于泰山的文章,名叫《泰山颂》。”
“写出一些来了吗?”
“第一句是‘上连九天,吞吐日月’。总的来说,就是希望泰山的水更甜,祖国的花更美,更加政通人和。”
“我们努力做到这一点。”……
随后,温家宝来到“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病房,送上鲜花,向这位共和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表示慰问和敬意。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数十年来,钱学森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呕心沥血,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近年来,虽年事已高,他仍壮心不已,勤奋学习和工作,始终关注着科学前沿领域。
温家宝亲切询问钱学森的身体和生活情况,祝他健康长寿、生活愉快。
“十五六年前,我就和您在一起共事。”坐在病榻旁,温家宝深情地说,“我昨天翻看了一下当年的日记本。15年前,我到您办公室谈科技工作,还有您的几句话记在本子上。您说,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工程,不仅要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要有政治文明。另外,您还讲应该有个地理系统。您还记得吧?那一天是7月3日。”
坐在病床上的94岁的钱老频频点头。
“您说,我国的科技体制有自己的特点,科技部是政府部门,中科院是事业单位、科研单位,中国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这种特点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所以您非常重视科学家的作用。”
望着亲切热情的总理,钱学森也深情回忆起过去:“我回国时,毛主席、周总理都特别重视,亲自抓‘两弹一星’这件事。原子弹是钱三强负责,火箭是我。”
“对,您是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就因为这个,美国不让我回来。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回来。”
“这段历史我们都知道。这反映您热爱祖国,反映了您的人格和品质。全国人民都惦记着您,因为您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国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略停片刻,温家宝告诉钱老,“现在,我们也像上世纪50年代那样正在组织制定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还确定了十几项重大专项。”
钱学森专心倾听。温家宝继续说:“这些专项分布领域比较广,涉及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先进制造业、空间科学等。像航天飞行、绕月探测,都要继续进行下去。我们还确定了未来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这就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个规划正在全国论证,我们将像过去一样集中力量、发挥优势,攻克这些重大的课题。其中,就有很多您关心的航天项目。”
“您说的我都同意。但还缺一个。”钱学森思维敏捷地说。
“好哇,我就是想听您的意见。”温总理亲切地说。
钱老接着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
钱学森先生兴趣广泛,知识面很宽,他不仅是科学大师,而且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在早年求学时他虽然学的是自然科学,但同时也学过钢琴和管弦乐,曾是上海交大铜管乐团的重要成员。他曾师从著名国画大师高希尧先生学习绘画,而且成绩很好,得到高先生的表扬。他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
“您讲的很重要。”温家宝频频点头,接过话茬,“像您这样的老一代科学家不仅科学知识渊博,而且文艺修养也很高。李四光先生就会谱曲,您也是一样。”
“可能就是艺术方面的修养,使您的思想更开阔。”温家宝说,“而现在学理工的往往只钻研理工,对文学艺术懂得很少,这不利于全面发展。”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病榻上的钱学森坦诚建言。
“我们的教育还有些缺陷。”温家宝坦率承认,“全面培养人才,这个意见我将带回去和有关部门研究。”
“今天,您讲的我很受启发。”时间流逝,不知不觉间已经是10时许。温家宝起身告辞:“您要保重身体,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关心您,科技界都很惦记您。”
温家宝紧紧握住钱学森的手,久久不愿放开。(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