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南淅川发展换“标尺”

2005-07-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张本贵、李天良 我有话说

本报讯日前,一外地客商看好河南省淅川县的旅游,计划在丹江水库沿岸投资1.6亿元开发建设度假村、别墅群,没想到吃了“闭门羹”,将其拒之门外的是淅川县严格遵循的“生态环保标尺”。

“淅川绝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换取眼前发展,两年来,我们先后否决了带有污染性质的冶矿、度假村、皂

素厂等外来投资项目26个,投资额达18亿元。”淅川县委书记王忠提及此事态度异常坚决。“事实上,我们致力保护生态优势的同时,也提升了经济优势。”县长崔军也向记者坦言,“实践证明,近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持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三年攀升9个位次,正是得益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良性循环。”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结合部,境内人文、自然景观珠玑遍地,交相辉映,同时又是全国文物出土大县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但传统创业思路一度使当地群众毁林开荒、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生态破坏严重,经济发展也遭遇瓶颈。“淅川的生态就是优势、就是巨大财富。我们的目标是把政绩融在清水里,把丰碑铸在青山上。”痛定思痛,县委一班人确立了“经济强县、生态示范县、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

在景区开发建设中,淅川县围绕绿增品味,水显灵气,整体提升景区生态内涵做文章。他们对香严寺森林公园、龙山原始林区等进行名贵树种补植补造,在所有景区及周围遍植花果树木,累计造林绿化4.3万亩,并建设了百花园、四季果园、植物园等生态观光园林,一系列保护措施使淅川的山更青水更绿,生态旅游已成为最具潜力的优势发展产业,2004年,淅川这个深藏在豫西的山区小县,共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创综合经济效益达6100万元。

为改变传统工业高污染的窘况,淅川先后关、停、并、转40余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同时确立“环保型、资源型、效益型、科技型”工业化路子,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仅2004年,该县便投资5.1亿元,完成了5万吨电解铝续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的技术改造。通过技改,企业效益明显增强,2004年,淅川供电总量达15.7亿千瓦,这一最能说明工业发展的数字,相当于南阳市其他12个县市区的总合,仅铝业集团一家的销售收入就高达10亿元。

此外,淅川还结合山区特点,积极培育生态农业,把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型经济”作为战略选择。短短两年内,淅川无公害辣椒种植总面积达25万亩,年产值达5亿元;花椒、板栗等经济性林果达50万亩,金银花、黄姜等中药材达20万亩,还在丹江两岸滩地开发150公里长的连片胡桑种植带,发展畜禽106万头。为降低农民风险,淅川还着力培育了福森药业集团等30余家农字号龙头企业,一个“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的绿色生态产业带已经形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