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确定“先安内后攘外”的方针,推行妥协投降的不抵抗政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东北沦陷。与此完全相反,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高举武装反对日本侵略的旗帜,动员和组织中国人民进行抗日。随着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独立领导东北抗战的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
中共满洲省委对日本即将发动侵略战争早有思想准备。1931年春,党中央派到东北巡视工作的罗登贤及省委领导,已觉察到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东北的阴谋活动,4月20日,中共满洲省委就将这些情况向党中央反映汇报过。中共满洲省委给中央的报告中详细记述了日本在东北各地驻军、修建军营、工事、组织军事演习及不断增兵的情况,并十分肯定地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对满洲的侵略活动,将发展到“直接占领满洲”;为了提醒国人注意,九一八事变的前两周,又通过特殊方式,给当时的辽宁省政府代主席臧式毅传递了消息。
由于中共满洲省委积极开展反日斗争,日军也加紧了对中共党组织的破坏及对党员的逮捕和镇压。中共中央得知中共满洲省委被破坏的消息后,于12月任命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罗登贤为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重新组织中共满洲省委,并于1931年末迁到哈尔滨,继续领导反日斗争。
在组织和支持义勇军抗战的同时,中共满洲省委及时作出了在义勇军中“树立党的领导,开展游击战争”的决定。尽管省委当时处境十分困难,党的组织力量还很薄弱,在册党团员总数只有2000人左右,但为了加强对义勇军的领导,仍然派出200余名党团员到义勇军中去开辟工作,并从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反日会、互济会等抗日团体中抽调数以千计的骨干分子加入义勇军,充实义勇军的领导力量。为了帮助义勇军克服自身的弱点,战胜妥协投降的倾向,把抗战坚持下去,省委通过公开发表的宣言文告和派到义勇军工作的党团员反复宣传党的主张,指明斗争前途,强调内部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并具体帮助义勇军化解同地方群众之间的矛盾,平息可能发生的相互火并的现象。与此同时,省委为了使抗战持久地坚持下去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又着手创建党直接领导的工农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选派具有军事斗争经验的党员去开展工作。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义勇军和游击队中英勇杀敌、顾全大局、维护团结、遵守纪律等模范行动,随着抗战的展开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爱国官兵的赞誉和信赖,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一天天扩大。到1932年上半年为止,不仅辽、吉、黑三省各部义勇军队伍都程度不同地建立了党的工作基础,而且还建立了7支由中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的反日游击队。到1933年春,反日游击队增加到十几支。虽然反日游击开始时人数不多,武器装备很差,加之缺乏与强大敌人作战的经验,以至在遭到几倍、几十倍敌伪军残酷“讨伐”的恶劣环境下,历经多次挫折和失败,但由于有党的领导,不断总结经验,特别是由于其成员素质好,作战勇敢,加上有各地群众组织的大力支援,因而战斗力不断增强,并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明确提出要求党在东北地区实行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各反日游击队积极团结其他抗日友军,协同作战,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为骨干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溃散在东北各地的义勇军、救国军等争相集合于游击队的旗帜之下,有的直接加入游击队,有的则接受统一指挥,在此基础上,各地游击队陆续改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或反日联合军。从1933年7月至1936年1月,已组成6个军,总数万余人,汇合成一支使敌伪惊恐不安的不可抵御的抗日洪流。他们多次粉碎敌伪出动重兵的反复“讨伐”,并且常常主动出击。东北人民革命军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纪律严明的军队,成为东北抗日武装的领导者和核心力量。这一时期,游击区也扩展到40余县。
1936年2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东北地区党组织和人民革命军领导人,根据《八一宣言》提出的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将东北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及其他抗日武装,统一编成东北抗日联军。自1936年2月至1937年11月,相继建立了11个军,大大增强了抗日武装的战斗力,扩大了游击战争的规模,给日伪反动统治以严重威胁,被日军称为是满洲“治安之癌”。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开始。日本企图把东北变成其进攻关内的后方基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配合全国的作战,牵制日本侵略军的主力关东军,使之不能大批入关。仅1937年至1938年,侵华日军120万人中,被拖在东北的就达50万以上,占侵华日军总数的42%。从1939年至1940年,日本侵华军队150余万人中,陷在东北的达70万人,约占其侵华总兵力的45%。
1940年以后,由于形势更趋严峻,为了保存实力,党决定对抗联部队实行战略性的撤退,陆续有组织地转移到中苏边境的苏联境内,相继建立了北野营(A野营)、南野营(B野营),有计划地进行整训活动。1942年8月,野营部队正式改编成苏联远东军步兵独立第八十八特别旅(即国际旅),相应地组织建立起中共东北党委会,统一领导国际旅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同时,中共东北党委会还不断派出多支小部队回到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活动,1945年8月,国际旅的抗联战士与苏联红军一起,直接参加了解放东北的战斗,为最后打败日本关东军、摧毁敌伪政权、收复东北作出重大贡献。
在东北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始终高举着抗日的大旗,在这支抗日队伍中,主要成分是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共产党员约占20%―30%。其中,各级指挥员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他们以坚韧不拔、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在外无援军、内缺给养的极其严重的情况下,特别是后期,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并因敌人分割而被迫分散活动的艰险情况下,常常与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于自己的装备精良的敌人拼死搏斗,这支队伍虽然“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却“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并严重震撼着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殖民统治,给日伪反动政权以致命的威胁。
东北抗战的历史证明:共产党人是最坚决、最勇敢、最忠实地站在反日斗争最前面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无数共产党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从日寇侵占东北后就号召满洲省委干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与东北人民同患难,共生死,敌人在哪儿蹂躏我们的同胞,我们共产党人就在哪儿和人民一起与敌人抗战”,“不驱逐日寇,党内任何人不能提出离开东北的要求。谁提出这样的要求,谁就是恐惧动摇分子,就不是中国共产党员。”当他在1933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于同年11月在南京雨花台就义时,仍大义凛然地说:“我个人死不足惜,全国人民未解放,责任未了才是千古遗憾!”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身患重病,仍然坚持领导游击队行军打仗。他经常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只要有口气在,就要坚持抗日,坚持斗争,直到最后胜利!”为了传达党的指示,他曾一天行走120多里,忍着伤病的剧痛坚持斗争,在与敌作战中牺牲时年仅27岁。还有许多共产党人如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赵一曼、夏云杰、王德泰、汪雅臣、李延平、陈荣久、祁致中、曹亚范等在与敌斗争中壮烈牺牲,仅抗联牺牲的师职以上干部即达100余人。他们忠于民族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的革命品质,坚贞不屈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东北和全国人民的心中。
正是这些优秀共产党人的模范行动,才带出一支永远打不垮并能与强敌血战到底的队伍。在与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进行14年的斗争中,是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坚定乐观的革命精神和必胜的信心,带领和鼓舞着广大群众战斗。他们不愧为我们伟大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民族解放运动的中流砥柱!东北抗战之所以能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长达14年之久,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