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江西财经大学一直把贫困生的“精神扶贫”工作当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他们播撒着心灵的财富。
心理帮扶尤为需要
工商学院04级某班女同学小李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从设在校离退休工作处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接待室走出来,她刚与学校退休副教授、曾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30余年的吴玉崇老师谈完话。来自贵州山区的小李才三岁时其父就不幸病逝,从小失去父爱而又家境贫寒的她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来江西财大报到时,由于母亲体弱多病不便出远门,她独自背着行囊来到学校;当看到许多同学由父母或其他亲友陪送,她心里感到非常自卑,此后常常暗自流泪,也不愿与同学交往。“关工委”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与小李取得了联系。吴玉崇老师高兴地告诉记者,经过多次交流,小李现在已经逐渐走出阴影。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江西财大就认识到了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帮扶的重要性。该校“关工委”成立了由退休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小组”,义务为大学生化解心结。这些老教授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对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比较准确,加上丰富的人生经历,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所以在与大学生的谈话过程中很容易找到交融点。大学生们在慈祥的父辈面前了很愿意倾诉心中的不快,并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10余年来,“关工委”每年接待学生数百人,这里成为了许多学生另一个温暖的家。吴玉崇说,来“关工委”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80%是贫困学生,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抚慰。
为了更好地做好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江西财大还在班级设立心协委员,在网上开设“心理驿站”和“网络面对面”两个互动交流栏目、在医院开设心理门诊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心理帮扶机制。
与贫困生携手
去年末,江西财大金融学院33名贫困学生都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该院的22名教师向他们分别捐助了200元至750元不等、总数10000余元的爱心助学款;还有一位学生没有公开自己的名字,而以“爱心人士”的名义,捐赠了自己获得的600元奖学金。
在江西财大,贫困生比例达到20%以上。校学工处在2003年就发出倡议,有条件的老师与贫困生结成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困难。同时,还为每个贫困生建立起贫困档案。
学校还更多地把贫困生助学工作当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认真对待。金融学院胡援成教授经常邀请他的帮扶对象在逢年过节时到家吃饭、谈心。这位学生动情地告诉记者:“胡教授把我当成他的小孩一样对待,经常电话问寒问暖,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我真是很感激!”
在自尊自强中成长
为帮助优秀贫困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江西财大设有科瑞奖学金、用友奖学助学金、思创奖学金等8个奖学助学金项目,奖金为600―5000元,总获奖面将近20%。经济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勤奋学习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这种“以奖代补”的方式,把原先的补助金以德智体美等各类奖学金形式送到他们手里,既避免了贫困生有接受社会救助的心理压力,也激励了学生更加努力发奋学习。
学校对贫困生的心理呵护无微不至。“去年冬,学校对贫困生发寒衣补助时,改变了过去只发军大衣的惯例,还发放了颜色靓丽、款式新颖的棉衣,学生可自行挑选颜色和款式,这大大保护了贫困生的自尊心,让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学工处处长陈建南说。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为了提高贫困大学生独立生存的技能,江西财大每年还为学生提供一大批勤工助学的机会。校党委书记伍世安介绍,该校在奖、贷、补、助、免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下,每年给贫困学生提供600个助学岗位。几年来,该校学生中没有出现一个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完成学业的情况。经贸学院四年级学生张齐来自山东一个贫困农家,他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还资助了几个希望小学的学生。社会恩泽给了他自强自立、刻苦学习的信心和力量,他先后获得科瑞奖学金、一等国家奖学金,并以高分考上了研究生。张齐说:“当拿着我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的钱时,我很高兴,也很实在,让我找回了自信――其实我也可以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