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8月1日电(记者张国圣通讯员冯兵)以大足石刻蜚声中外的大足县,如今令人骄傲的不再只是老祖宗留下的财富了。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个重庆市属的远郊县,先后获得了全国人居范例城市、全国水利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生态示范区等众多荣誉。
大足古称“海棠香国”,儒、释、
森林的破坏不仅使大足石刻受到影响,而且造成附近的农业减产。20世纪90年代初,大足启动了抢救“肺叶”的行动。县委、县政府投资5000余万元,绿化和美化11万余平方米的石刻区。在石刻区周围的3个村,则实施生态示范项目,设立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站。县里免费提供树苗,鼓励农村种植能手、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界人士集中成片承包开发整治土地。南北山重披绿装后,两山周围的农业逐渐恢复,石刻艺术也更添魅力,第一次申报,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打造“全生态引擎”的努力由此全面展开。1996年,大足开始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县委、县政府同时推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人居和生态旅游四大工程,以生态建设带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在农业领域,广泛推行“稻-稻-鱼”、“麦-玉-苕”、“粮-林果”等生态模式,种植5万亩优质水果和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植树造林14万亩,封山育林2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6平方公里。
大足是传统的农业县,发展工业的愿望十分迫切。但在工业领域,“生态”更是一道“铁门槛”。1996年以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23家小电镀厂、26处小制革点、23座土焦窑、44座小煤窑、5家小炭酸锶厂、3家小造纸厂,被悉数关闭。另外73家企业,也被责令限期整改,并于2000年全部达到生态示范区的标准。新进项目,均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很多投资者看到大足红薯产量大,都希望在此建苕粉加工厂,但因为苕渣处理达不到生态示范区的要求,这一被很多人视为“农业产业化”的项目,县里一个也没批准。而用国家新技术处理汽车废旧电池的江苏春兴集团,很快就被引进到了市级的特色工业园区。
8年来,大足共投入12.5亿元,完成生态示范项目48个。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相互促进,全县形成了500多处各具特色的观光园区和“农家乐”,年接待46万多人次,创收4500余万元。国内外前来观看大足石刻的人数,更是成倍增长。生态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提高了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并带动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与1996年相比,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翻了一番,农民可支配收入也增加了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