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秘密营救知名人士

2005-08-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倪迅 我有话说

记者采访东江纵队老战士,他们激动地讲述了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日寇的炸弹落到香港启德机场,是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2月8日早晨。这天,周恩来两次急电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不惜任何代价,设法营救困留香港的几百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

就在25日圣诞节这天,香港沦陷了。

日军一占领香港,马上封锁香港至九龙的交通,大肆搜捕爱国人士和抗日分子。还贴出布告,限令在港的知名文化人到“大日本军处”报道,否则,“格杀勿论”。又在报纸、杂志上发公告,点名要“茅盾、邹韬奋、夏衍、梅兰芳、王莹、金山、司徒慧敏、蔡楚生等人”与日本“合作,创建大东亚共荣圈”。还在电影院打字幕、播放他们的照片,重赏告密者。

被困在香港的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乔冠华、胡绳、沙千里、叶浅予、梁漱溟、戈宝权、张友渔、千家驹、范长江、蔡楚生、王莹、金山、黎澍、高士其、胡风、廖沫沙、端木蕻良、黄药眠等数百人,大都不会讲粤语,随时可能被抓、被杀,处境危险。他们多数是在皖南事变后,为躲避国民党的迫害,于1941年春,在中共中央的关怀下撤到香港,继续以各种形式进行抗日的。

12月9日,周恩来又急电廖承志和广东地下党,询问营救进展。

一批名人藏在香港的皇家医院――玛丽医院,那里日军警戒森严。地下党是从下水道把人救出来的。

营救行动持续三个月。要找到这些人很不容易,为躲避日军追捕,他们频繁搬家,不到一个月邹韬奋搬了六次,茅盾夫妇搬了四次。

秘密撤离香港分多路进行。1942年1月9日,东江纵队护送第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邹韬奋、胡绳、廖沫沙、于伶等会合扮成“难民”的茅盾、叶以群、戈宝权等,踏上撤离的旅途。一路上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夏衍等21人从另一条线撤离。黎明从香港西环出发,所有人都化装、化名,挤在一条好不容易找到的小渔船里,向澳门驶去。夏衍扮成商人,假名黄坤。王莹扮成村妇,脸上抹了锅灰。有的扮成烂仔,有的扮成叫花子。船经三灶岛时,遇到日本巡逻艇,鬼子用日语吼着,强令停船检查。虽说船上有好几个会说日语的,但轻易不敢说,一是跟化装后的身份不符合,二是日语说得好,有被抓去当翻译的可能。不说日语,鬼子就会强行扣船扣人,必须尽快摆脱巡逻艇。情急之下,夏衍不疾不徐地说了几句日语,鬼子停止了吼叫。他假扮的商人模样惟妙惟肖,他说,香港闹粮荒,他是疏散到农村去的小商人。鬼子贼眼四处转,盯住了船尾的王莹,空气又紧张起来。只见鬼子在王莹脸上一抹,手上都是黑灰,大家的心提到嗓子眼,夏衍急中生智说:“女人害怕才抹灰的。”又故意加一句“把锅灰擦掉吧。”鬼子得意地狂笑起来,怪叫着“开路!开路的!”刚闯过这关,船突然漏了,大家淘水的淘水,堵口的堵口,好歹到了澳门。从澳门继续乘船回内地,路上先躲过了日军的汽艇,后躲过汉奸的海军陆战队。没想到,船行至银洲海时,遭遇海匪。司徒慧敏勇敢地站出来,用地道的广东话应付海匪。海匪一听是逃难的,又见一堆穷人挤在一条破船上,也没什么油水可捞,罢了手。

好不容易上了岸,接着要闯日军岗哨。王莹想到因为锅灰抹多了,引起鬼子怀疑,这次就扮成老尼姑。鬼子对她有点怀疑,用棍子敲她手,她埋头念叨着“阿弥陀佛”,鬼子找不出什么破绽,只好放行。

茅盾等人由东江纵队的交通员带路,避开日军岗哨和检查站,绕大街、穿小巷,黄昏时登上铜锣湾避风塘一艘大驳船。第二天凌晨,又分乘三只有草席篷的小艇,乘鬼子换岗的机会,向九龙疾驶。到达九龙市区秘密接待站,闯过了第一关。第二天,数十人扮成难民,通过日军封锁线,进入大帽山区。然后翻山越岭,经过元朗,渡过深圳河,到达宝安根据地。

另一路从九龙西贡乘船到宝安的沙鱼涌,再转到惠阳坪山游击区。

香港与内地通讯中断,有消息传“留港作家夏衍等殉国”,内地文化界悲痛不已。这天,夏衍一行突然出现在面前时,大家先是吃惊,继而大喜,田汉、洪深禁不住喜泪奔流,三个老朋友紧紧拥抱在一起,由于激动得用力过猛,夏衍的左肋还扭伤了。内地文化界为他们举行盛大的欢迎会。

在东江纵队机智勇敢的秘密营救下,还有近百名关进日军集中营的国际友人、英国官兵及美、印、荷、比、俄、菲、挪、丹等国的侨民也脱离虎口,800多人没有一个被捕。敌人做梦也没想到,当日军招降文化人的告示贴遍香港街头,登满香港媒体时,文化战士们早已在内地胜利“会师”了。茅盾说这是“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夏衍说“永远不忘这场惊心动魄的往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