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是福建的农业大市,人口70%以上在农村。面对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形势要求,特别是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把科技导入农村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突破口,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科技服务“三农”长效机制。在实施这一制度过程中,我们着重把好以下关口:
双向选择主要解决如
利益共享主要是解决如何使这项工作可持续问题。科技人员要有积极性,这个驱动力就是利益机制。我们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与农民或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捆绑流通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市已有多名科技特派员与农户或基层经济组织建成利益共同体。这一做法使科技人员与农民形成了一种紧密互动的关系,为科农携手注入不竭的生机和活力。
项目带动主要是解决科技服务的抓手问题。我们要求科技特派员的服务工作要围绕着农村的生产经营性项目来展开,通过实施一个又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服务项目,并与吸收科技能力较强的专业大户结合,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对农民的示范作用、对农村生产力的带动作用,以此检验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成效,增强农民对科技服务的信心。
集约服务主要是解决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我们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对科技特派员力量进行整合,建立了19个市级、行业(产业)服务组,使科技特派员成为一支既分散基层又具有系统集成的科技服务大军。抓住乡镇机构改革的契机,把乡镇原有的“农机站”整合成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并把市、县下派的科技特派员纳入统一管理,避免了“两张皮”现象。
互动联动主要是解决工作合力的问题。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催化下,我市相继下派的几支队伍在农村基层相互融合,形成“书记加科技,再加市场流通、加工增值、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农村科技服务新体系,使科技资源在与其它资源的有效配置中,不断释放其作用和能量。
政策保障主要解决科技人员的创业环境问题。科技特派员下到农村,要想在“前台”唱好戏,需要政府和职能部门在“后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能够充分施展才能。为此,我们出台了“四保四优”政策,并从财力支持和舆论导向上向科技特派员倾斜。市、县两级都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组织领导。在财力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我们都安排2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科技特派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