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
唐凯麟在《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撰文认为,和谐也是一个道德范畴,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既是一个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实现道德同社会的和谐与道德自身内部关系和谐的过程。因此它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
复杂巨系统:互联网―社会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何明升在《学术交流》2005年第7期撰文认为,互联网与社会已成为一个一体化的复杂巨系统。它的生成,是由互联网嵌入社会并与其相互耦合而实现的,这是一个由复杂性事件所引发的复杂性过程。这一过程的复杂性特征主要有:可嵌合的系统、不可表达的整体效应、混序现象、虚实共生、人机交互、多主体等。这些特征各有其内在的根源和动力机制。从复杂性视角来审视互联网―社会这一学术领域,首先要面临的就是研究范式的转型,即由经典研究转向复杂性研究。以此为基点,互联网―社会既可以看作是复杂性科学的对象,又可以看作是多学科的共同论域。
纪律与现代性
成然在《浙江学刊》2005年第4期撰文认为,自由和纪律是现代性的关键特征,但长期以来有关现代性的讨论偏向于解放的话语,对纪律化维度重视不够。福柯对纪律社会的谱系学分析,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对现代性的纪律化层面的关注。文章以两位经典社会学家即韦伯和迪尔凯姆有关纪律的论述为焦点,分别探讨了他们在纪律与自由关系上的不同观点。韦伯认为,随着以纪律为基础的科层组织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现代人将越来越失去自由,成为铁笼中的奴隶;而迪尔凯姆则从人的双重性和有限性出发,强调纪律是解放和自由的工具。他们之间的差异,体现了现代性本身的矛盾性,也体现了德国和法国社会学传统的不同,特别是两国思想传统中对当代社会道德危机的诊断的不同。
从价值到文化价值
孙美堂在《学术研究》2005年第7期撰文,对文化价值的概念作了深入分析,认为文化价值是价值对象在规范和优化人的生命存在方面所具有的“好”的特质,是人在“文化”自己及其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创造、追求和遵循的那种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研究这一范畴的学科意义:文化价值研究是文化哲学和价值哲学研究具体化和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哲学“价值论转向”的关键;文化价值的研究有助于给哲学正确的定位。文化价值研究的现实意义则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价值冲突、困惑和危机,现代人的这种生存境况客观上把文化价值的研究凸显出来。
少数民族伦理的生态意蕴
李本书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撰文认为,云南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一些与现代环保理念有关的生态伦理意识。这种伦理意识包容在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图腾崇拜、创世神话中。这是一种原始的、原生态的文化,它深刻体现了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中的生态伦理智慧。特有的民族生存方式孕育着特有的民族生态意识,而这种特殊的生态意识又体现出民族对待自然特有的方式。在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生态危机的21世纪,少数民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无疑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