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人才学是以创业人才和创业人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学科。创业人才学是研究创业人才的素质养成规律、创业人才成长的环境要求及人尽其才的环境建设的规律性等问题的科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3年12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创新了对人才的全面认识,确立新世纪人才的新理念:确立
创业人才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用系统论的方法考察创业人才的成长,就会发现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业人才的成长,与一般专门人才的成长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创业人才是一种大系统人才。
从整体性方面看,创业的整体性非常突出。即创业的结果只有通过整体才能体现出来,创业过程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体现创业的效果。完美的创业思想如果没有创业行动的支撑,永远是画中之饼,水中之月。创业过程的各因子的发展程度,都将影响创业整体效果的发挥。创业产品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将影响市场的占有率;市场调查和用户的售后服务,影响创业产品的形象;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素质影响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整个创业的链条中,技术、产品、市场、服务等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断裂,都将导致创业整个过程的中止或终止。
从结构功能方面看,创业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使系统结构具有稳定性、多层次性、相对性和变异性等。而创业系统的功能,是通过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来发挥其效应和能力。
从创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方面看,创业人才不但要具有主打产品、拳头项目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随着创业重点的转移,必须进行知识更新和及时、科学的调整。否则,极易发展成为创业过程的瓶颈。
从创业人才的能力结构方面看,创业人才不但要具有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联系社会、沟通用户的交往能力,研究、创新、学习的能力,还要有分析理解世界或国家经济发展走势的能力。
由此看来,创业人才与一般的专业人才相比是大系统性人才,研究创业人才成长的创业人才学必须具有更强的系统性。
创业人才学是研究团队人才成长的学问
创业如同拔河比赛,人心齐,泰山移;创业如同赛龙舟,步调一致,不偏不移,才能独占鳌头。“宁要一流的人才和二流的项目,也不要一流的项目和二流的人才”是创业投资家的箴言。可以说,创业浪潮中“项目秀”、“个人秀”的时代正在结束,团队的力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好。尤其对创业的起步阶段,如果没有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再完美的创业计划也会“胎死腹中”。据有关研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创业成功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创业团队或创业团队出了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团队工作已成为管理领域流行的概念。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有研究表明,40%的组织发展利用了团队工作方式。在通用电气公司、惠普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中团队工作已成为它们主要的运作形式。
团队除了具有常规的集思广益的功能外,对于风险企业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风险资本家们坚信团队非常重要。有风险资本投入的企业其生存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对团队的风险投资的回报相当丰厚。一项针对世界104家20世纪60年代创办的高科技企业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年销售额达到500万美元以上的高成长企业中,有83.3%是以团队形式建立的;而在另外73家停止经营的企业中,仅有53.8%有数位创始人。这一模式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就是团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仅要求自己是创业人才,而且参与创业的各个分团队的组织者,甚至工作人员也是创业人才。创业人才学不仅要研究创业者的成才规律,也要研究参与创业人员成才的规律。因此,创业人才学与一般人才学相比是一门团队人才学。
创业人才学是研究风险人才成长的学问
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有风险。科学研究有风险,不少科学家在某一研究领域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终久难以实现自己的研究目标;体育运动有风险,能够拿到金牌的运动员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人是周身伤病且与金牌无缘;创业也有风险,创业者的事迹可歌可泣,创业者的成功令人钦羡、给人鼓舞,但是,在这些成功的光环背后的,是更多的失败者和沮丧者,他们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到头来却血本无归。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就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一个总资产上千亿的跨国公司尚是如此,而对刚刚起步的创业者来说,创业的风险可想而知。
创业风险与其他事件的风险相比,其特点是创业风险发生的链条长。从项目选择、资金筹措、团队组建、产品生产,市场开拓以及事业发展壮大等等,战线长,变数大,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风险。而成功的创业者是有计划地冒风险。精明的创业者让其他团队人员一起共同分担风险。这就要求创业人才,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学会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补偿风险、抑制风险、评价风险、预测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