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他把一生献给盐湖

2005-08-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我有话说

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7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刚刚从西藏回到北京。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黝黑的,布满了风霜刻过的痕迹。虽然头发已经花白,可他对工作的热情和身先士卒的干劲,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

开山立派盐湖学

郑绵平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盐湖专家,他对我国各类盐湖区地质和盐类矿产地,特别是对青藏高原盐湖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三项,李四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等多项大奖。

1956-1957年,他参与发现、评价了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青海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为缓解我国急缺钾肥与建立陆相成钾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1989年,他三次率队到罗布泊考察,在那吞噬了很多勇士的“魔鬼地带”,郑绵平走出了闻名遐迩的“郑绵平小道”,直达罗布泊中心。他发现罗布泊中心卤水含钾达到工业品位,并首次发现钾盐矿物,证实了自己先前的推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青海扎布耶盐湖的湖心岛上,郑绵平主持建立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盐湖科学实验站,发现了天然原生碳酸锂,被命名为扎布耶石。他还解决了我国20余年悬而未决的湖泊沉积中锂的赋存状态之谜。

在几十年的盐湖研究中,郑绵平兼容并包其他学科,在化学、物理、生物方面都有涉猎,被同事们称为“移动的资料室”。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1999年8月,郑绵平应邀在美国举行的第七届国际盐湖会议上宣读了他的论文《论盐湖学》,首次提出了“盐湖学”的概念。他说,盐湖学“是研究盐湖体系的化学、物理和生物与其环境和资源的性质及特点,并推进其工程化的一门边缘应用基础科学”,“今天,盐湖科学已逐步走向成熟,完全有必要成为独立于矿床地质学与湖泊学等传统学科之外的新分支学科”。

“用斗量金的金湖”

郑绵平经常说,科研不能流于实用主义,但是也不能和实践脱节,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善人民生活,否则就好像画龙不点睛,缺乏神韵。在扎布耶的盐湖科学实验站内,郑绵平开始了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漫漫历程。

虽然扎布耶石锂含量高,但却是复杂的八元体系。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先绘制出线图搞清楚物理体系,再用化学方法加以提炼,“可能等到我去见马克思的时候也完成不了!”郑绵平笑着说。于是他另辟蹊径,利用碳酸锂高温沉积的特性,开始了碳酸锂提取工艺实践。最终他选定了适用于青藏高原特殊地理环境下的“太阳池”和淡水浸取法选矿这种独特的低成本技术。现在,扎布耶盐湖的碳酸锂已经进入工业化生产,计划明年能达到年产3000吨的目标。目前碳酸锂的国际价格是每吨4.8万元左右,这样算下来,扎布耶盐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用斗量金的金湖”!

1996年,郑绵平在西藏拉果错发现了较大规模卤虫品系,每克卤虫(干体)中含脑黄金40毫克,比美国大盐湖卤虫品系高10余倍。卤虫是水产业的重要饲料,通过对众多盐湖的考察,郑绵平提出了“盐湖农业”的新概念。他建议以西藏拟?、卤虫和盐藻、螺旋藻作原料,发展我国水产业和其他食品。他的创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投入盐湖研究的行列。现在,内蒙古、新疆等西部地区的一些地方政府都把盐湖农业列入到发展计划中重点推进。

永无止境的奋斗

已过古稀之年的郑绵平仍然奋斗在青藏高原上,他的心里时刻装着盐湖,装着地质。他说:“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地质人。现在地质学是冷门,很多人怕吃苦,不愿意学,而原来学地质的人也纷纷跳槽转行了。后继无人,这是最让我心焦的一件事。”

另一个让他烦心的事就是如何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他说,青藏高原是一片净土,可是要国家发展、民族稳定、人民脱贫,就必须要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是每个科研人员必须切实贯彻的宗旨。在野外考察时,郑绵平总是要求队员们收集好自己的垃圾,他还亲自把他们随手扔掉的糖纸一张张捡回来。

虽然有烦心的事,可并不能阻挡郑绵平的脚步,他又向新的领域进发了。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说:“我们正在找一个特大型的新类型硼矿,按照我的推论,这是很有希望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