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经管理念,在不断变革与更新。
少与多
山东的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山东又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的省份。资源少,消耗多,这显然是一对矛盾,怎么办?经过调查分析,路子只有一条:发展循环经济。
去年8月,山东被
“创意无限、资源无限。”“绿色”的发展理念,正改变着山东省的经济运行状态,全省循环经济实现了稳步、快速发展。去年全省1000家重点工业用能企业,节约能源1297万吨标准煤,节水4.96亿吨;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三大产业快速增长,实现产值224.5亿元。
亏与赚
在山东威海市,几乎同时上演着这样“两幕戏”:一方面,渴望得到外来资金与项目。另一方面,又多次将影响威海环境品牌的项目拒之门外。其中一个水泥建设项目投资额就达2.3亿美元。一些人不禁埋怨:太亏了,不该拒绝。
威海市的决策者自有他们的“亏赚观”:优美的环境,是威海的金牌,是最大的竞争力,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保住蓝天、碧海、青山,威海的经济就能良性发展,就能“赚大钱”。否则,引进技术含量低、浪费土地、污染环境的资金和项目,才是“吃大亏”、“赔老本”。
事实果然如此。凭着“最适宜人类居住”这张牌,长年在威海生活、创业的韩国人就有2万多。去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
同样的“亏赚观”,也发生在老工业基地淄博市。多年来,煤炭、水泥、陶瓷一直是淄博的支柱产业,但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成了该市经济发展的拦路虎。于是,该市痛下决心,向环境要吸引力和竞争力,先后贴息8000万元将15家水泥企业的42条生产线迁出城区;投资1亿多元完成811座工业窑炉、178台锅炉的清洁燃烧技术改造;责令停产了一大批污染项目。结果,引得一批批外商接踵而至。
近与远
处理好近效与远利的辩证关系,是一门学问。
今年5月12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山东省建设厅联合编制的《山东省海岸带总体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该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以省为单元、以城乡建设空间管制为主编制的海岸带规划。它有一个众人注目的特点:对海滨划出了“不可开发区”。《规划》对敏感海岸资源区,进行强制性保护。
循环经济与持续发展,并不排斥眼前效益。它要求的是二者有机结合:既取近效,更谋远利。山东经济正沿着这一轨道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