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坪矿是澳“比和必拓”公司所属伊拉沃若矿区的一座煤矿,是澳规模较大的煤
威廉直言不讳地回顾了1979年艾坪矿一起井下瓦斯爆炸,它造成14死25伤,被称为“澳采矿史上最惨痛的一次灾难”。事故后,矿方大幅度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形成一系列安全管理体系,配备各种井下安全监控设施。多年来,艾坪矿倡导“零伤亡”安全生产口号,这已成为企业文化,扎根于每位员工意识中。
下矿前换上井下采煤工标准行头,包括连身工作服、长筒棉袜、内置防护钢板的高腰胶靴、带反光条的黄绿色马甲、矿灯安全帽、防护目镜和防尘口罩,一条宽皮带左右挂着矿灯电池和可维持一小时呼吸的应急氧气发生器,重量约10公斤。下井前,把一套两块号码牌,一块挂在腰间,另一块留在号板上,还需在下井登记簿上签入,上井后再签出,并将两块号牌合并归位,表明已安全出井。矿井入口处安全员检查每位下井人员,他有权拒绝不合规范者下井。
地下巷道和工作面装置了许多瓦斯探测头,与井上安全监控室相连。新南威尔士州《煤矿安全法》规定,井下瓦斯浓度不得超过2%,艾坪矿把最低感应值定在1.15%,感应到1.5%瓦斯浓度即发警报,达1.9%时井下设备自动关机并通知人员撤离,达2%时全矿停产整顿。
巷道里空气流速很快,感觉有3级风力。威廉说,那是井上鼓风机送入的加压空气,稀释瓦斯浓度。巷道顶部悬挂许多内装石灰粉的纸袋,洞壁表面也以大量石灰粉喷涂覆盖。万一发生瓦斯爆炸,弥漫的石灰粉可阻燃,防止火灾。巷内每隔数百米有一个对讲装置,便于随时联系监控室。洞壁有救生绳,如遇险情可在黑暗中循绳引导出井。巷道每隔1500米设有一个氧气瓶储备点,供矿工逃难时取用。
艾坪矿“零伤亡”得益于装备完善的先进安全监控和救生设备、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执行和监督手段。工会指定一名安全监督员,他有权根据矿工反映的安全隐患要求管理部门停产整顿。安全技师均经过严格培训与考核,有执照。一旦发生事故,他们各负其责,轻则下岗并要罚款,重则坐牢并吊销执照。每名矿工上岗前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和考试,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即刻解雇。矿方每年还举行矿难演习,令全矿上下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我们下井前,听取了40分钟的安全事项和救生器材使用方法讲解,并接受井下安全知识测验。陪同考察的联邦政府工业、旅游和资源部两位官员中,一位未提前通知,被矿方按规定拒绝下井,这位主管官员只好在地面上等了近2小时。矿方的做法似乎生硬和不近人情,但令人感到“零伤亡”不仅仅是一句空洞口号。在这里,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严格执行规定。安全监察员说,规章制度是用来执行而不是用来变通的,得不到落实的规章制度再完善再严格也形同虚设,人员素质和严格的监察机制,对落实制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记者问矿区总裁柯林,安全投入在煤矿生产成本中的比例。他坦率地讲,他从没认真算过这笔账,不过心里始终牢记一个道理:切实保障安全生产才能保证煤矿的持续运作,创造更高的长期效益。(本报堪培拉8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