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今年以来全党全国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更加注重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深化改革,重点领域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进
在经济学界,尽管经济学家们对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有不同的描述,但对上半年宏观经济总体态势的肯定却是同中央的判断一致的 宏观调控的成效显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我国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更加注重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说,对于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业局部过热、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发展的问题,中央在宏观调控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固定资产投资“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势头继续得到抑制,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4%,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投资增幅继续回落;农林牧渔、涉农产品加工、铁路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投资增幅扩大。
对于农业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今年粮食种植面积将达到15.6亿亩,比去年增加3600多万亩。夏粮产量2125亿斤,增加102亿斤。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86元,实际增长12.5%,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
对于房价问题,中央加强了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1―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5%,比一季度回落3.2个百分点;商品住宅价格上涨11.9%,回落1.6个百分点。
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巴曙松研究员说,经济结构的不平衡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此次宏观调控,中央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效果明显。
上半年,我国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4%,原煤、原油、天然气、发电量分别增长9.7%、4.8%、19.7%、13.2%,煤电油运供求矛盾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省份减少。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集中度提高。淘汰了一批污染重、技术落后的电解铝、电石、炼焦、铁合金和小水泥生产能力。铝锭、钢坯等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增幅明显回落。
当然,也应该看到,在总量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的情况下,一些结构性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例如投资规模依然偏大,一些地区投资增长仍然过快,电力、煤炭等行业仍然存在无序建设现象。住房供应结构性矛盾突出,小户型、中低价位住宅供给不足,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持续下降;贸易顺差急剧扩大,进出口不平衡矛盾突出;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等。
更加注重深化改革,重点领域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进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研究员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稳定增长平台,经济自主增长能力逐步增强,宏观经济基本面较好,为加快各项关键性改革提供了宽松的经济环境。
5月9日,议论了很久的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启动试点,首批推出股权分置改革4家试点公司,随后42家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又登场,股市迎来重要转折期。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此举是历史性的,标志着中国在迈向真正有弹性和可浮动的汇率制度方面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此外,国有企业股份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出台了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配套措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等取得积极进展;适时调整了进出口、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税收政策;出台了有关投资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启动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推进水价改革等。这一系列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的实质性改革,初步铲除了经济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扫清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更巩固了宏观调控的成果。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上半年的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实践证明,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措施是必要的、及时的。从经济发展的周期看,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较快增长期,下半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应该看到,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们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要冷静观察,密切跟踪国际经济走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先导性指标的变化,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适时适度地进行微调,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推动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