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1931年至1945年是一段不寻常的烽火岁月,它凝重而壮烈。“民族精神要靠集体的且又不能忘却的记忆来营养自己,而民族精神,永远是民族进步的原动力。”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怒吼的黄河》这部大型的抗
战争岁月催生出特殊的革命艺术。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非常时刻,那些一直信奉儒家中庸学说的艺术家们觉醒了,他们纷纷投身于抗战行列,凭着青春的热情,爰集合力,以笔作枪,对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艰苦动荡的岁月锻造了一批日后在中国享有盛名的画家,也造就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版画、漫画等特殊的艺术形式,恰如鲁迅所说:这“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好的大众的艺术”,是体现了现代中国革命和战斗的魂魄的。有心的编者们,将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的美术作品锐意搜索,从收到的1000多幅美术作品中,挑选出300余幅,品种涉及版画、漫画、壁画、宣传画、雕塑、国画、油画等多样,汇集成册,再附以简洁的文字叙述与说明,试图以图文互动的形式对60年前结束的那场挽救民族危亡的战争作一感性的回顾。
此书被精心设计成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概述”,以事件与人物为线,再配以老照片及图片,素描式地勾勒了抗战美术的历史轮廓;第二板块“图版”,将精选出来的300余幅美术作品依时间编排成4大章,每一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情境,由此串连起一幅巨大的“全民抗战图”;第三板块“附录”,辑录了黄苗子、古元、叶浅予、沈振黄、莫朴、卢鸿基五人写下的相关回忆文章。其中,“图版”是全书的主体,也是最宏观的部分。透过黑白分明的画面,看着在“‘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前方打东洋,后方支前忙”、“侵略者的下场”诸标题下列录的一幅幅画作,我们会被一种强烈的历史气氛感同身受。
沉默的图画真的是会说话的。那单纯强烈的黑白图画,用点、线、面演化为时代的合力呐喊和内在旋律。鼓舞自己,打击敌人,呼唤光明,诅咒黑暗,嘻笑怒骂,皆成画作。有铁蹄下民众沉重的苦难与仇恨,也有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壮景。胡一川、廖冰兄、蔡若虹、张文元、汪子美、李可染、张仃、王式廓、张乐平等一批进步的抗战美术工作者,不愧为以笔代枪的勇士;《到前线去!》、《标准奴才》、《全民抗战的巨浪》、《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健壮坚强与焦头烂额》、《收复失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视觉形象是如此鲜明,无不融入了浓郁、纯朴的爱国激情和战斗热情。
历史在无声的画面中流动,在黑白的节奏中律动。那一幅幅尺幅不大的画作,也许只是抗战大历史中的一个个小情境、小细节,却让我们触摸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它们恰似一个个响亮有力的音符,谱就的是一曲大时代民族魂的抗战交响乐章,令人百般回味,感铭至深。
《怒吼的黄河》江西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