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激烈,曾引起世界关注,该问题最终以中国显示出的高姿态而得到圆满解决。然而,法国《费加罗报》日前发表的题为“欧洲没有套衫和长裤了”的文章,描述了欧洲商家和民众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
文章称,虽然自7月中旬和8月初进入欧盟的中国套衫和长裤已经用完了配额额度,但以上产
按照世贸组织规定,欧盟应自今年起向入世后的中国纺织品开放市场,消除中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纺织品贸易壁垒。然而,仅仅经过三四个月的时间,欧盟就开始如坐针毡,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其中法国尤为活跃,向欧盟施加压力。一些媒体把中国纺织品视为“入侵”,威胁法国纺织业的生存,甚至重炒“中国威胁论”。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更是态度强硬,与欧盟左右呼应,在国际舞台上表演了一场欧美“二人转”。本着彻底解决争执的诚意,中国与欧盟6月11日达成协议,规定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过渡期再推后3年,并且在此期间中国输欧10类纺织品的年增长率控制在8%至12.5%之间。
然而,近几个月来的实际情况表明,欧盟的政策并不符合其内部市场的实际状况。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上周表示,在7月11日前启运的中国套衫和长裤,不管是否超出配额,都将被允许进口欧盟国家。他随后还表示,允许提前使用明年配额额度的9%。
欧盟重新针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制度本身就不符合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对此,欧盟乃至世界上不乏公平公道之言。欧盟前贸易委员拉米则对中欧纺织品争端感到不解,他认为欧美在世界贸易中拥有大量优势产品,在纺织品行业完全可以、也应该减少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曾表示,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责任不在中方。
其实,对中国输欧纺织品实施限制虽然使当地的纺织品生产商获得了喘息机会,但也令更多的进口商和销售商遭到打击,并让消费者蒙受损失。正因为如此,欧盟内部此前在是否对中国纺织品设限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英国、丹麦、瑞典、荷兰主张自由贸易,德国和芬兰等国明确反对设限,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则强烈要求设限。
允许提前使用明年的额度指标是欧盟审时度势的明断之举,但明年怎么办?此间媒体报道,有的商家和进口商在考虑从地中海国家、孟加拉等南亚国家来实现进口多元化,以补不足。但有识之士认为,中国货物美价廉,发达的纺织品产业链本身就在低成本上形成了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
据媒体近日报道,欧盟近来又要对包括电子产品在内的其他“中国制造”设置关卡。然而,在经历了“配额制度”与“服装饥荒”之后,欧盟的决策者们是否需要认真反思呢?(本报巴黎8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