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宁夏西吉县吉强镇:小事不出村 矛盾不上交

2005-08-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曹健、黄会清 我有话说
新华社银川8月16日电(记者曹健、黄会清)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吉强镇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镇党委针对邻里、婚姻、征地拆迁、民族宗教等易发矛盾纠纷的重点,按照“1+2+X”的综合治理模式,做好排查摸底,坚持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村镇,真正做到“小
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吉强镇在工作中独创的“1+2+X”的综合治理模式是:确定每村(居)每季度有1名负责社会治安的村(居)干部,2名村组成员作为信息联络员认真搞好本季度的信息联络工作。X指每天每组有1户农户主作为信息报送员,分别负责本组当天24小时的治安信息保送工作。

记者近日来到吉强镇杨坊村,看到当地的回汉群众正抬着大腿进行“斗鸡”比赛,有说有笑,亲如一家。今年农历正月初二,该村汉族社火队闹得高兴,在经过该村清真寺时无意间敲响了锣鼓。按照回族的风俗,清真寺门前是不允许敲锣打鼓的,该村回族老人马宏恩等几位老人马上出来制止。几个汉族小伙子有点冲动,双方在争吵中马宏恩被推倒在地,五六十名回汉群众马上聚集起来,剑拔弩张,场面随时可能失控。信息报送员马上将情况上报。接到情况,吉强镇所有镇干部马上赶到了现场,一方面安慰回族群众,另一方面对汉族社火队进行了严厉批评。在镇干部的规劝中,汉族小伙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凑了2800元作为医疗费。马宏恩老人接到钱后,自己又添了200元,将这3000元捐到了回汉学生共同学习的杨坊小学。

吉强镇要求各级干部按照“热心办、马上办、办得好”的方针为民办事,取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西吉县对葫芦河进行整治工程,需要征用团结村的农民马存明家的耕地。由于没有解决好马存明的后顾之忧,马存明多次阻拦工程施工。吉强镇领导多次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失地农民的困难。特事特办,今年上半年吉强镇为7户农民办理了低保,解决了马存明等人的后顾之忧。

吉强镇建立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民情分析制度、干部下访制度、分级负责归口办案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并且与干部考核实绩挂钩,实行“一票否决”,调动了镇村两级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村村民杨应海二层楼房的水管管道需要经过村民单生林家房子的后墙。单生林担心一旦水管破裂发生漏水、渗水将会危及到自己房子的安全,不同意杨应海从后墙拉管子。镇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陈克明了解到此事后,主动找到双方,经过协调,双方达成协议。杨应海承诺,一旦出现水管破裂,自己承担相应责任。由镇法律服务所公证,单生林放心了,同意杨应海拉管道。

在排查过程中吉强镇坚持求真、求实、求细的原则。2005年上半年吉强镇排查各类民事纠纷48起,其中婚姻纠纷14起,生产经营纠纷3起,邻里纠纷7起,宅基地纠纷2起,赔偿纠纷6起,其他纠纷6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