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太原城”曾成为美好的回忆
漫步在太原最大的沿河公园――汾河公园,谁都会被这里如画的景色所打动。一望无际的公园内,碧水微波荡漾,无数只水鸟在绿岛上飞来飞去。岸畔树木成阴,绿草青青,各种花卉蝶绕蜂飞,争奇斗艳。微风吹来,润润的空气、淡淡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精神奋发
这样的美景在太原数不胜数:湖水清澈游人如织的迎泽公园、古柏参天红墙碧瓦的千年宗庙晋祠,宽阔笔直车流如梭的长风大街,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柳巷开化寺……哪一处都是令人向往的好去处。
太原历史上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城内,店铺与古树相伴,民居与花圃相接。城外,汾水缓流,滋润着太原的兴旺和发达;晋泉涌流,夸耀着太原的悠久和富足。唐代诗人李白在太原曾写下“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宋元时“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成为妇孺皆知的民谚。一直到解放后,“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开杏花……”的悦耳歌声,仍称颂着太原的美景。
然而,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太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如山的煤堆,林立的烟囱,破烂的街道,斑驳的墙体及高低不平的人行便道和遍布大街小巷的马路市场。不发达的经济和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体的超重型的产业结构,使太原成为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锦绣太原城”和“汾河流水哗啦啦”只能成为这座城市美好的回忆。
市委市政府发动城市环境改造大会战
也就在太原市成为“脏乱差”代名词的时候,太原人感到了极大的耻辱和天大的责任。市委市政府顺天应时,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城市环境改造大会战。
市委市政府以太原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第一家清洁生产试点城市为契机,颁布了《太原市清洁生产条例》,组织实施了企业达标升级、蓝天、碧水、生态、净化等五大环保工程,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断然关停了2465个土小企业,取缔了178个重污染企业。同时投巨资搞集中供热:推倒1000多座锅炉,拔了1000多根大烟囱,市区内“无燃煤区”达6平方公里。
大气污染,不合格的汽车是祸首之一。治!8300余辆“面的”40天内全部更新为符合排污标准的新轿车,9000多辆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全部强制报废。
垃圾和污水严重污染居民生活区,市政府就下决心建污水处理厂,现10座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3.6万立方米。启动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对建筑垃圾实行IC智能管理;建垃圾发电厂,探索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方式。
据统计,仅去年太原市的环保投资约23.43亿元,其环保投资指数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
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战役也随之打响。上千座违规建筑物被拆除,代之以成阴铺翠的花木绿地。200余个马路市场被全部取缔,数百家菜市场、便利店相继开张。新建或拓宽了数十条街道,每一条街道都铺方砖,植草坪,竖路牌,刷新店铺门面,成了一条条亮丽的风景线。改造城中河,将一条条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污水河全部改造为风景如画、集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群众活动场所。继汾河景区获得“2002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之后,城西水系改造工程又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烟散了,天蓝了,地绿了
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违补绿、破墙透绿,让绿色覆盖城市;道路绿化、建筑立面绿化、工作区与生活区绿化、大型绿地建设,使绿色融入百姓生活。如今,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59%,人均绿地达8.81平方米;加上市郊长90公里、宽30公里的环城林带,太原又筑了一道绿色屏障。
经过艰难不懈的大会战,太原市发生了巨大变化,烟散了,天蓝了,云白了。空气质量一路攀升,去年好于二级以上天数分别比上两年增长了28天、43天。树木多了,草坪多了,水面多了,城在林中,楼在水旁,林草相连,楼水相依,处处是春花秋实的好风光。如今,许许多多的外地来客不相信眼前的太原就是他们印象中的太原市。就连许多太原人也禁不住感叹:太原的变化真快,快得连自己都认不出了。太原本来好风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现代化气息使太原比以往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