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使命的领导干部
矢志打赢的时代先锋
第二炮兵政治委员彭小枫
杨业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央军委决定在杨业功同志生前所在基地组建新型导弹旅。当时,杨业功同志是基地分管作战训练的副参谋长,具体负责该旅的组建工作。他带领官兵创造了新型导弹旅当年组建、当年形成实弹发射能力的显著成绩。可以说,杨业功同志是我军新型导弹部队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1999年6月,杨业功走上基地司令员岗位,正是军事斗争准备非常紧迫的关键时期。他狠抓部队军事训练,坚持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磨炼部队,短短几年,这个基地整体作战能力大幅跃升,所属新型导弹旅全部形成作战能力。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杨业功同志积劳成疾,2003年11月查出癌症已接近晚期,在病危救治期间,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军事斗争准备。
杨业功同志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他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在每个岗位上都卓有建树,最根本的在于他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自觉践行党的先进性要求,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增强谋划部队建设和指挥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本领。杨业功同志的革命精神,已经成为激励二炮广大官兵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强大精神动力。
胡主席、军委首长对杨业功同志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8月12日,胡主席亲切接见报告团成员,作了重要指示,听了事迹报告。这既是对杨业功同志的褒奖,更是对二炮部队的鞭策和激励。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切实把学习杨业功同志的活动引向深入,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让党中央、中央军委放心!让胡主席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
使命高于生命
责任重于泰山
第二炮兵某基地参谋长高津
杨业功同志是我的老首长。从1983年开始,我就在他领导下工作,跟随他转战南北,目睹了他是怎样为共和国新型导弹部队的建设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他给我印象最深、也让我最敬佩的,就是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记得那天晚上,他兴奋地对我说,我们要组建的是一支“拳头”部队,第二炮兵的历史将要翻开新的一页。杨业功充满信心地说,既然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就要书写出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为了新型号导弹早日定型和尽快装备部队,同时探索“没有武器能训练、有了武器能打仗”新的组训路子,他带领我们风餐露宿转战南北一万多公里,冒着低温试验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经受高温试验四五十摄氏度的酷热,现场观察记录了上万组技术数据。一天凌晨,我看到他皮大衣上一层白霜,领子和眉毛上挂着冰碴,忍不住劝他,你就留在驻地坐镇指挥,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杨业功把脸一拉,说:“平时不与战士同甘共苦,战时谁会跟你赴汤蹈火?平时不能身先士卒,战时怎能指挥千军万马?”
2004年春节前夕,杨司令员刚回到基地,就要求参加研究部署重大军事行动的常委扩大会议。我永远忘不了与杨司令员最后一次一起开会的情景:他脸色苍白,额头上冒着虚汗,人瘦得脱了形。但整整一上午他都全神贯注,与大家讨论军事行动的每个环节和步骤,不时地用手按住腹部。我清楚,他是在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会议快结束时,他再三提醒大家,务必把准备工作考虑得细致再细致、周到再周到。
杨司令员没有走,他还在我们的队列中,还在我们的阵地上,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勇往直前!
堂堂正正的一生
绵绵无尽的怀念
杨业功妻子杨玉珍
我1973年和老杨结婚,相伴相随30多年。在我的记忆中,老杨总是很忙,上班、出差、下部队,属于我俩的时间很少。家里常年放着两个沉甸甸的旅行包,一个装满了衣服、鞋子和生活用品,另一个装满了书籍和办公用品。这些都是老杨出差时必备的。他每次出差回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两个包重新整理一遍,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他又要出发。如今,这两个包还静静地躺在那里。每当看见这两个包,老杨的身影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老杨当旅长那几年,整天忙碌在外,很少回家,偶尔回趟家也是半夜,第二天一大早又走了。我想,他当旅长要干的事很多,肯定要多辛苦点。没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职务的提升,他变得更忙了。1995年底,老杨当了基地副司令员。他还是成天跑部队,和官兵们一起摸爬滚打。有天晚上,他刚进家门,连鞋也没脱就躺在沙发上,衣服湿漉漉的,浑身直打哆嗦。我问他怎么啦,他说和战士们在水里挖了一天的光缆沟。我又心疼又生气,端来热水给他洗脚,看到他腿肿得一按一个坑,埋怨他那么大岁数了还这么拼命。他却说:“你要知道,带兵就是带士气,领导不带头哪来的士气!”
不了解老杨的人,也许会觉得他缺少人情味。其实,老杨很讲感情,十分疼爱官兵和我们这个家。2000年6月,我心动过缓到北京做手术,当时老杨正在北京开会,只能利用每天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赶到医院陪我。手术那天早晨6点,我刚醒来,他已经坐在我的床边,又亲自把我推到手术室。这些年来,我和老杨聚少离多,更没有想到,我们一家人真正相聚在一起,时间最长的竟是在医院里。
老杨走了,他走得那么匆忙,没有对家人和后事交待半句。我们不埋怨他,因为他不仅属于我们家人,更属于他热爱的部队和追求的事业。作为妻子,我为有这样的丈夫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和孩子永远怀念他!
终身受益的良师
永生难忘的首长
第二炮兵某基地机关门诊部医生张海峰
由于杨业功司令员做了心脏手术,每次带领部队执行任务,组织上都安排我随行负责保健。在杨司令员身边的那些日子里,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染着我、教育了我。
2002年9月底,杨司令员带着部队到西北地区组织新型导弹发射。那里地处高原,空气稀薄,对患有心脏病的杨司令员来说,很难适应。发射时间定在夜里11点半。晚上9点多钟,杨司令员突然感到胸闷难受。他双下肢浮肿,全身缺血缺氧症状明显,体温也不正常,初步诊断为心衰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我立即建议首长休息。“这么重要的实弹发射,我是司令员,怎么能不去?”他的态度十分坚决。我只好照顾他服药后,一起赶赴发射场。他顶着寒风,忍着病痛,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地检查发射的最后准备情况。导弹发射成功了,部队非常兴奋,集合起来请他讲话。当时,空旷的戈壁滩上气温很低,我穿着大衣还冷得受不了。只见杨司令员穿着夏常服,腰杆笔直,充满激情。那天凌晨两点,我们才返回驻地,刚走进屋里,杨司令员便一头倒在床上,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经过一个多小时救治,症状有所缓解,他才沉沉睡去。
杨司令员知识面很广,是名副其实的“儒将”。一天晚上,我到杨司令员家巡诊,见他一遍又一遍地书写“锐旅雄师”四个字,我问“锐旅”两个字的含义。他说,“锐旅”出自岳飞早期的一首词《满江红》,原文是“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他感慨地说:“我就希望有一天,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精忠报国,不辱使命。”
我永远敬仰的首长走了,他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怀念,是永恒的精神财富。他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我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履行军人的神圣使命,贡献我的全部青春和热血!
将军已经出发
将军没有远行
新华社记者张严平
前不久,我有幸与中央新闻单位的同行一道,参加了由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织的杨业功同志先进事迹采访团。这次采访让我经历了一次极大的心灵震撼。
一个细雨蒙蒙的上午,我走进了杨业功的家。当这个能毫无遮掩地透视出一个人生命信息的私人世界呈现在面前时,我久久无语。一抹的大白灰墙壁,简陋破旧的桌椅板凳,每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都吊着那种老式的像棍子一样的日光灯,书桌上的电源插座竟是用一个旧乒乓球拍子制成的。这就是将军的家吗?杨业功将军的家就像是一张过了时的黑白老照片。
我慢慢地徘徊在这个家,细细地品味着这张老照片中深含不显的内蕴。我看到了,在这个简朴的家中,最为多姿多彩的是将军的书法和诗词。他在一首《水调歌头・爱阵地》的词中写道:“奉献为本色,牺牲是豪情”,“问鼎世界事,赖我有长缨”。我默默地念着这两句词,似乎从这一刻才开始真正认识杨业功将军,才开始懂得了将军为何而生!
和每一个人一样,杨业功也有自己温暖的家,然而将军的心注定无法停泊在这片宁静美好的港湾。战士自有战士的爱,军人自有军人的责任。作为一支导弹部队的带头人,杨业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他在日记中写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打不赢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我将成为历史的罪人!”于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为了人民的安宁和幸福,杨业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阵地,选择了山沟,选择了风餐露宿漂泊不定,选择了常年累月艰辛训练,选择并习惯了简朴、艰苦的生活!
那个清晨,我来到杨业功生前参与组建的中国新型导弹第一旅,仰望着战士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升起的国旗,听着战士们迈着刚健的步伐高唱着将军创作的部队军歌,看着战士们在阵地上挥汗如雨的操作……我落泪了。我从没像今天这样深刻地理解了那句传诵久远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