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精神,是军人应有信念、思维、情感、意志和品格的综合反映。在现代战争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武器装备的准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准备。但作为“软战力”的战斗精神,其地位和作用则日益凸现。我军要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必须把战斗精神的准备做充分、做扎实
我军的战斗精神是在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中产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不断培育、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党我军无论是在凶残的敌人面前,还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表现出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形成了真诚爱国、守纪如铁、不畏强敌、坚贞不屈、处变不惊、信念坚定的战斗精神。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使高技术武器装备大出风头,谁拥有并掌握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谁往往就能比较容易掌握战场主动权,但无论武器装备先进到什么程度,战争归根到底都是物质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较量。武器越发展,装备越先进,对战斗精神的要求越高。由人的因素产生的战斗精神,始终是提升战斗力的决定因素。
军人的战斗精神不是自然生成的,它的形成和产生来自学习教育,不断灌注先进思想;来自培养锻炼,在训练实践活动中反复磨砺,点滴养成;来自传统熏陶、榜样感召和机制激励等多种途径。培育和锻造部队战斗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扎扎实实打基础,一点一滴去培养。
在经常性教育中升华。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建立在高度思想政治觉悟基础上的自觉行为。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只有牢固树立随时准备为祖国和民族利益奉献一切的思想,才能在战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勇于经受血与火的考验。平时无论是统一安排的集中教育,还是结合实际安排的随机教育,都应把战斗精神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如理想信念、形势战备、职能使命、爱国奉献、革命气节、优良传统等有利于广大官兵强化“军魂”意识、增强战备观念、明确责任义务、坚定打赢信心的教育,应经常反复地运用各种形式和途径进行。
在从难从严训练中摔打。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是磨练提高官兵战斗精神的大课堂、大熔炉。培养铸造官兵的战斗精神,要敢于把部队放到风口浪尖上进行锻炼,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练就官兵的高素质、高技能和过硬的体魄,提高部队抗疲劳、抗眩晕、抗饥饿等耐力和意志,培养官兵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从严治军中养成。西方军队有句名言:“当听到枪声时,人的本能反应就是躲进战壕等待枪声停止。只有通过纪律和训练才能使他在这个时候爬出战壕并向前进。”实践也证明,在相对和平的环境里,从严治军是培养过硬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培养严守纪律的良好习惯。要在关键时刻过得硬,平时就应绷紧纪律这根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纪律养成渗透到训练、执勤以及平时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去,在日复一日的磨练中养成严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在率先垂范中凝聚。强化战斗精神,靠培养和锻造,也靠示范引导。党员和各级领导是部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执行重大任务,他们历来都是战斗精神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者。当前,我们在战斗精神的培育上,既要重视对兵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官的培养;既要重视军官的文化教育,更要重视他们的战斗精神。现代战争虽不一定需要指挥员喊着“跟我上”冲锋阵前,但其一言一行的示范作用对部队影响仍然是很大的。党委领导抓部队战斗精神培育,首先自己要有战斗精神,否则就没有说服力。领导个个过得硬,强将手下就无弱兵。
在优化环境中熏陶。培育和激发部队的战斗精神,当前应着重把握三点:优化社会人文环境。包括全民的国防意识,社会对军人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公众舆论导向等。如果社会上没有关心国防、爱军尚武的环境氛围,其军队就缺乏培育战斗精神的肥壤沃土。如通过对战争中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纪念活动,加强对烈士陵园、烈士墓的修缮、开展参观瞻仰烈士陵园、英雄塑像、纪念碑、纪念馆活动,组织对烈士遗属的优抚和慰问活动等,来营造为保卫祖国献身无上光荣的环境氛围。优化军队内部环境。军队内部环境主要的是通过官兵关系的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为官兵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优化政策制度环境。要发挥政策制度的导向作用,通过进行相关政策制度的调整改革,使军人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使为军人职业成为受世人羡慕和尊重的职业、使军人自身感到自豪和荣耀。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官兵勇于战斗,全身心地投入到军事斗争准备之中,一旦国家需要,义无反顾奉献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