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面对高油价的抉择

2005-08-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主笔:张翼 我有话说
64美元,65美元,66美元,67美元!

从8月8日到12日,国际油价连创新高。不久前,新华社播发了一张很生动的照片:美国纽约商品交易市场内人头攒动、交易人员神情紧张。市场对石油供应短缺异常担心。

从今年年初以来,国际油价已上涨51%,虽然曾经有人预言过“每桶石油售价60美元时代”的到来,但这个“时代”来得如

此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由于国内跟踪国际油价相对滞后,国际油价的迅猛上涨还没有完全传递给中国的消费者,但对市场反映十分灵敏的广东等地已经因为“两个倒挂”而出现油荒,国家有关部门也在通过各种渠道透露出要“改革油价形成机制”,“从滞后油价向实时油价转变”。所有迹象都在表明,高油价不可避免。

面对高油价,该不该买车成为一个具有新坐标的问题,假如汽油涨到5元/升或者更高将会怎样?这对一向精打细算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难计算,对于汽车市场的影响将有多大,则有待专家们细细评说。

其实,对于每年行驶里程1万公里左右,车油耗在每百公里10升以内的开车者来说,不必为油价太紧张,即使油价上涨一倍,达到8元/升,将每年4000多元的油钱上涨到8000多元,相对于高昂的总体养车成本来说也不算什么,对于必须自己给自己当司机的人来说,也不能构成影响买车和用车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油价不断攀升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却不是靠建立一个随行就市、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油价形成机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今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指出,原油价格上涨到每桶80美元后,发达工业国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被拉低0.6%。油价的上涨虽然会拉低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却不会造成以往那样的危机。因为发达国家经历过两次石油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已加强“石油免疫”。

但是,对于1993年以前是石油净出口国的中国,如果不能对高油价迅速作出实质性的抉择和转变,注定要付出比发达国家更高的代价。

目前我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7.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指出,未来用油增长最快的是机动车。根据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经验,机动车节油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就是制定和实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并实施车辆燃油税等相关制度,促进汽车制造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引导消费者购买低油耗汽车。

从今年7月1日开始,新的机动车油耗标准已出台,但也有人不无担心地指出,虽然我国的汽车油耗标准制定得很严格,但在具体检验时却往往由于企业的公关做得好或是一些行政干预而使一些本来不能达标的车型辗转过关,最终成了缺乏实质内容的走过场。

实际上,“实施公务车改革,带头采购低油耗汽车”、“研究鼓励发展节能车型和加快淘汰高油耗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择机实施燃油税改革方案。”“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政策都已经说了又说,却始终没有见到真正的实施。

如今,当我们再次面对高企的油价时,是到了该动真格的时候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