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几则有关富国的消息看节约新风尚

2005-08-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吕贤如 我有话说

时尚是节约、和可再生资源相联系,您接受吗?收入不菲的女律师拜访腰缠万贯的客户时,驾驶的是租用的小排量“共享汽车”,您认同吗?并非以废品回收为业的富翁精心于日常废品回收,您相信吗?这些我们感到陌生的理念来自于几则有关发达国家的消息。

文汇报报道,时尚的意大利人日前在上海举办“意大利品位生活展”

,展出的是可再生材料制品:全世界第一个用可再生铝材制造的水龙头,可完全再生使用;100%可再生压缩板材与95%可再生皮革制造的皮革椅子,可100%循环使用……

据人民日报、新华社,荷兰一女律师租用“共享汽车”――西欧流行的节能省油小型车“标致206”访问客户。“汽车共享”是一种省钱、节能、环保的新型汽车消费方式。一辆充分发挥效用的“共享汽车”可替代4-10辆私家车,相当于顾客人均减少30%-45%的驾驶公里数。

人民日报载,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有名的富人区利丁屿居民精心于废物循环利用。令他们骄傲的除了富足,还有这里生活垃圾中80%被分类回收再利用,就是厨房和餐桌产生的垃圾,也可通过垃圾处理厂高温焚化后产生热量,用于企业生产。

这些做法并非个别人标新立异。比如意大利可再生制品并非仅展出而已,意大利工业设计联合会主席马里济澳说,从2003年开始,意大利规定在政府采购中,必须有30%是用可再生材料制作的。又如除荷兰外,“汽车共享”已开始在瑞士和德国的许多大城市流行,欧盟准备力促这种节约理念在欧洲进一步推广。

这些做法亦非不得已而为之。瑞典人均生活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且地广人稀,然而家家户户都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在西欧还盛行其他节约之风,比如在不缺电的比利时,节电事例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凡此种种显示,节约是一些发达国家居民对一种新型生活方式的主动选择,已渐成风气或蔚然成风。

中华民族有节约的优良传统,节约的益处也显而易见。但在摆脱贫困之后,在党中央发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号召之前,为什么勤俭节约没能形成风尚,奢华之风反倒在某些方面愈演愈烈?

新风尚的形成来自于正确的理念。许多比利时人认为,富裕和节俭并不矛盾,富裕更不是挥霍的代名词。马里济澳说:“意大利人崇尚的是艺术和创新,而不是奢华。这个展览想说的是:环保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是美的。”而在我国,也许是以往太长时期的贫穷,使我们习惯于将节约与贫穷相联系,在步入小康之时不知不觉中远离了节约。如今,党中央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使我们重新关注节约,才发觉节约并不仅仅与贫穷共生,节约正在远比我们富裕的国度盛行。这促使我们反思并重新认识节约。

树立节约风尚,更难的是落实在行动中。当党和国家机关带头厉行节约,当国家一系列促进节约的政策规定出台之后,也许,我们要跨越的一大障碍就是国人的“面子”问题。

过分爱面子使国人深受其害,也就有了“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之说。在我们向小康社会迈进、建设节约型社会之时,想想那位荷兰女律师的潇洒举止,断然丢弃不合时宜、不利于节约的面子观,应是明智之举。要树立节约风尚,还需要破除一些陈规陋习。比如,回收废品是我国城市中几乎最低等的职业,但在瑞典的富人区,却家家户户乐此不疲。从看不起,到乐于参与、坚持不懈,除了转变观念之外,还需要破除“做事先论高低贵贱”、“懒于动手”等陋习。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符合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新型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需要节约、科学、理性的新风尚,一些发达国家民众的做法对我们不无启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