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哈尔滨8月20日电 今天在哈尔滨举行的中国寒地黑土经济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提出 由于多年开发利用,寒地黑土存在有机质减少和土壤流失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寒地黑土是在温带湿润气候区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一种具深厚腐质层的土壤,主
据吉林省的调查和定位观测资料,近20年来,在一般的耕种施肥条件下,寒地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平均每年下降0.01个百分点。由于有机质减少,一系列土壤理化性质都相应发生变化,土壤肥力随之降低。寒地黑土分布区多数为波状起伏的漫岗地形,因坡长较大,土壤易遭受雨水冲刷,形成片蚀与沟蚀。
据调查,一些地方每年因片蚀而失去土层8毫米。又因土壤的冻融过程,春季土壤表层极为疏松,而此时干旱多风,因而风蚀现象也较为严重。
据1999年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统计,东北寒地黑土区土壤侵蚀面积为74326.2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6.7%,中强度侵蚀已占到总侵蚀面积的46.3%。由于侵蚀,寒地黑土地腐殖质层厚度不断减薄。
据吉林省的统计资料,全省寒地黑土腐殖质层厚度为20-30cm,而开垦前自然寒地黑土地腐殖质层厚度大多在50cm以上。肥沃的寒地黑土已有近40%的面积已经失去或接近失去肥沃土层。
黄鸿翔建议,“增加有机物质投入,搞好土壤培肥,对维持寒地黑土的土壤生产力特别重要。此外,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绿色农业,规范农业生产措施也是寒地黑土可持续利用的需要。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有关方面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