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代传播美学建构略议

2005-08-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涵 我有话说

传播学早已是当代众学科中的一门显学,但迄今鲜有从美学的角度对当代传媒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而建构一门当代传播美学的。为什么要对当代传媒活动进行美学视角的研究,并且需要建构一门新的学科呢?

所谓当代传播美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为指导,对当代传媒活动的审美特征、审美生成、审美运作、

审美功能等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从中揭示当代人构建审美生活、塑造审美人格的必要条件、内在机制与根本规律。

首先,我们看到当代传播大系统是高科技在当代传播领域里的一种典型应用与聚焦。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当代传播活动从技术层面来看,也正隐含着其双刃剑的利弊两重性。我们认为,概括当代传播大系统,至少存在着下列六方面相互纠结的问题,需要人们去辩证地解决:

(1)信息的海量性与漂浮性并存。人们早将当代传媒信息量之大比喻为“信息的海洋”,而当代人面对海洋般的信息,却常常茫茫然,不知如何索取,更别说“垃圾信息”成堆之患。

(2)时空的拓展性与离散性并存。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线的当代传播在时空上具有无限的拓展性,可谓“网者一家,任君遨游”;但另一方面,它又可能将原本无疆界的时空分割,造成人与人、人与社会在文化、心理等时空上的新的疏离。

(3)文本的深度性与浅显性并存。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传播文本在时空的拓展、意蕴的营造等方面空前地丰满与深厚;但是,文本质量的提升,却在于传播设计的高质量与所有参与者的高品位。

(4)趣味的多样性与单调性并存。当代传播借数字化的魔力,不仅能将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逼真地模拟出来,还能创造出光怪陆离的虚幻世界;然而,一个设定的“多样性”文本同水平地重复,必定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催眠。

(5)主体的自由性与受控性并存。网络化的当代传播大系统,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在意识形态层面,都具有很强的“预设性”与“设定性”,传播什么、拒传什么、怎样传播等都已在传播前用一种框架或编程设定好了,这无疑使受众的信息获得与思维空间等受到控制。

(6)人格的自立性与走失性并存。新世纪是一个人格张扬的世纪,当代传播活动大大催进了每个人人格的自我建构,但同时,又会使一些人或迷失于知识的海洋,或沉醉于虚拟的幻境,或习惯于被动的视听接受,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将自我人格丢失。

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纠结,正构成当代传媒活动的一种“问题群”。那么,造成此种悖论的深层原因何在?此种悖论又应如何解决?我们知道,传播学自20世纪20年代创建至今,主要是从社会学、心理学和信息论等角度研究现代大众传播活动的,而当代传媒大系统已经远远超越了科技与人文截然分隔的疆界,在这种情形下,就格外需要将“问题意识”上升为“学科意识”特别是“多学科、跨学科意识”,从哲学、美学和科学等大学科综合的视界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而该解决之道,我们认为在总体上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为指引,对当代传媒活动进行跨学科的审美综合研究。

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是当代科技与人文日趋融合而产生的研究方法,是由当代人类文明同时进入大科学时代、大人文时代所决定的,其主要形式是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来研究某一学科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来研究当代传媒活动,就是要在传播领域里实现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科技美与人文美、生态美与生命美等的有机融合,努力使数字化网络化为主线的当代传媒技术系统工程,成为传播宇宙人间生命之美的传媒审美文化系统工程。这就是说,将当代传媒技术系统工程升华为当代传媒审美文化系统工程,乃是解决当代传播活动上述“问题群”的关键,因而也成为当代传播美学研究的核心。

概括起来,将当代传媒技术系统工程升华为传媒审美文化系统工程,需在下列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第一,在哲学与美学层面,建构当代传播活动整体上的审美思维模式。当代传播活动要想成为人间传美工程,自然应采用整体有机论与全息辩证论的思维方式,而坚持主客互生、万物相通、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正是审美思维的主要特征。

第二,在传播系统工程学与艺术设计学层面,塑造当代传播活动整体上的审美品牌形象。当代传播活动是一项大系统工程,包括报刊、书籍、广播、影视、电子音像出版、网络等众多传媒子系统。在这种媒体大系统环境中,每一子系统要想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最终都必须上升到审美品牌形象的高度,才能确保其生命力。因此,在媒体的整个系统工程建设中,自始至终要进行动态的艺术与审美设计,其中最具竞争力的是将审美设计贯彻并实现于传媒产品或曰文本的审美创造与审美鉴赏活动之中。

第三,在经济学与社会学层面,建立当代传播活动的审美长效机制。当代传播活动是依靠其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种不断增值的长效机制来保障其生命力的。不仅如此,进入新世纪以来,基于实用而又超越实用价值的审美价值在当代人类的文化活动、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使得审美价值链已内在的成为创造文化价值链、经济价值链与社会价值链的主导性因素。因此,加大力度建构当代传播活动的审美长效机制,就成为当代传媒审美文化系统工程建设的持久性重心。

第四,在生态学与战略学层面,制定当代传播活动的审美运作方略。生态学与战略学在重视系统的整体有机性与追求主体与环境关系以及整体绩效的最优化上,同美学的思维方法是一致的或相通的。当代传播活动总是一种“正在进行时”,既需要时时关注过程中的生态和谐,又需要注意大的与长远的图景,具有直觉的战略眼光,始终保持传播系统成为一个运转良好的有机整体。当代传播活动中的诸多“二律背反”现象与问题,正需要通过审美运作来解决。

第五,在文化人类学与当代心理学的层面,树立当代传播活动的审美人格主体。文化人类学提供了全面理解人类行为的大视野,当代心理学倡导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这有助于当代人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多维文化时空中和身心和谐的人格范型上来建构自己的人格,并不断上升为审美的人格。促成当代人在当代传播世界中成为传播的主体,和在审美传播世界中成为审美的主体,进而推动当代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审美主体生成,乃是当代传播活动崇高的职责与使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