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培养高校干部综合素质

2005-08-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亚平 我有话说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任,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竞争,走向世界,使我国高校面临改革、发展和创新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这无疑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素质、修养和作风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因此,培养高校领导
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是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以“德”为基础。一是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履行党的宗旨,确保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应该看到,高校的院(处)级干部尽管文化层次较高,但许多人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和严格的党性锻炼;有的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实践的磨练,需要加强领导。高校领导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知识分子,他们思想活跃,崇尚真理,服从真理,独立思考能力强,不轻信、不盲从,但需要加强引导。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然而社会转型时期国内外一些负面影响对他们的作用也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还要认真应对信息网络化等引起的一些弊端,对大学生教育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者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有较高的治校理政能力。二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教职工民主意识强,参与意识强,有较强地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求领导干部有清正廉洁和自我奉献精神,比如在职称评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科研项目审批、出国讲学等关键问题上若不能以身作则或者以权谋私,很快就会暴露出来,对领导工作和自己的业务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在高校担任领导干部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奉献,一种牺牲,体现在工作中要做到“廉、公、信、诚”四个字。这是值得领导者下一辈子功夫追求的境界。相反,巧言令色,欺上瞒下者很少能站得住脚。

以“才”为本位。“才”就是才能,是指领导者的才识和能力。才能是领导者获得综合素质的重要源泉。才能包括两个要素,其一是知识要素。高校人才济济,专家学者,特别是学术权威有一种特殊的影响力,而且师承关系明显。许多专家学者担任高校各级领导工作。这种情况下,高校领导干部,尤其是校长和院(处)级主任,如果在学术上长期当外行,就没有威信,也难以开展工作。其二是能力要素。领导者除了有丰富的知识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一个优柔寡断、缺乏应有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断魄力的领导者,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也很难得到师生员工的认可。即使学术权威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也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具备了相应的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是在现实中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本质是创新,其内涵和形式要比某一业务工作丰富得多、也复杂得多。

以“情”为纽带。“情”就是上下级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同志式的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希望别人理解和尊重自己。尤其是来自领导的理解、同情、尊重、信任和关心,更会使人受到鼓舞和振奋。比如,高校知识分子感情丰富、自尊心强,既有“报效祖国”的志向,又有寻觅知音的情愫,少数的还有“孤芳自赏”的清高,他们对情感因素就格外敏感。注重情感协调应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要特别注重感情投入。所谓的感情投入,一是指对所从事的工作要有感情。二是指在工作中要善于融理于情,既要坚持原则,讲清道理,又要讲究方式。三是指在工作作风上体现人情味。凡是作风民主、体察下情、待人热情的领导者,一般都有较高的影响力。

以“绩”为目标。培养综合素质是为了实现领导目标,否则就失去了意义。而领导目标的实现是由一系列的实绩链接而成,只有实绩才能改变环境、打动人心。怎样才能做出实绩呢?总的看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体讲就是脚踏实地,从“勤”着力。“勤”就是勤奋。具体讲,一要勤于学习,前提是谦虚。只有先当“学生”才能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当好“先生”。二要勤于实践,实践体现着一种人生追求,反映着一定的价值观和精神境界。有的不辞艰辛,??以求,如蔡元培、张伯龄、马祖光等;有的则投机取巧,大搞形象工程。前者光照千古,后者则已成反面教材。三要勤于总结,重点是“求是”。高校工作千头万绪,但也有规律可循。高校领导干部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把握了规律后就能驾驭全局,在合理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中,构建一个和谐奋进、充满生机的美好校园。

(作者系天津工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