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套文化”的演变及其概念和内涵

2005-08-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巴萱 我有话说

“河套文化”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文化景观而言的。要确立一种文化景观,不可忽视文化地理范畴的文化区划和文化体系。按照习惯,文化区划遵循三种方法,即以文化特质划分的“形式文化区”、以行政区划划分的“机能文化区”和以特种文化意识划分的“乡土文化区”。根据河套文化的成因、演进和扩散形态,河套文化形成了

自己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它具有显著的文化复合体特征,即文化人类学所指的“文化丛”。它是某种特定文化体系的社会群体聚居后形成的一个文化区。“河套文化”是按照文化特质划分的“形式文化区”,有自己的独立文化体系(文化丛)。几千年来,边塞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河套地区聚集、融合、传承、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兼容并蓄的地方文化体系。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丰富的形式为打造河套文化品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远在数万年以前,河套先民就在巴彦淖尔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从1992年至1997年期间陆续出土的早期人类化石看,“河套人”属于“晚期智人”,其许多特征“与北京猿人接近”,“‘河套人’应在‘丁村人’之后,在‘峙屿人’和‘山顶洞人’之前”。

先秦以来,河套地区就是国家戍边卫国的军事重地。匈奴的崛起,两汉的兴衰,宋元辽金的战迹,无不与富饶的河套冲积平原和水草丰美的巴彦淖尔相关联。这里的生存优势使先民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特别是各民族与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在此和睦聚居,多民族、多文化大融合,形成了多种文化有机交融的特殊的河套文化体系,蕴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阴山岩画是世界上最大的岩画宝库之一;巴音满都呼出土了大量恐龙化石和其他哺乳类及爬行类动物蛋化石;境内赵、秦、汉长城蔚为壮观;遍布于全市各地的古城遗址和古墓葬群,尤其是沙金套海汉墓群数量之多、分布面积之广为国内仅有。据称,在这里出土的2000多年前汉代酒鼎中的烧酒,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两件液态文物之一,同时也表明这个地区的酒文化之古远。此外,还有极具地区特色的民族民间书画、音乐舞蹈、剪纸、河套二人台、爬山调、蛮汉调、民俗风情等,都是构成河套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河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域名称,它主要聚显的是河套文化,是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彰显。

综上所述,河套文化是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发展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聚集交融的典型代表,具有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交融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强烈的文化包容性。河套文化的形成过程,对于我国的北方军事史、乌拉特草原文化史、游牧定居与垦殖发展史具有巨大作用。探寻和研讨河套文化,传承和弘扬河套文化,打造和传播河套文化,对于丰富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地区经济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凝聚力,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