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开始启动。据有关人士介绍,到目前为止,第一批8省(市)的改革试点工作正在向纵深推进,扩大试点的21省(区、市)的改革工作也在有序展开。通过改革,增强了农信社支农服务功能,为农信社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以产权改革为重点
产
据了解,目前全国共组建银行类机构43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9家,农村合作银行34家;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机构172家。
北京、上海农村信用社组建一级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天津组建两级法人的农村合作银行,被誉为是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有的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超过180亿元。据江苏省联社理事长王晨曦介绍,江苏省将在经济水平处于中游的苏中地区推行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希望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
以服务“三农”为方向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方向,明确市场定位,不断加大农业信贷投放的力度,支农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明显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支农主力军”。
2005年8月11日,对于山西省太谷县阳邑乡河西村的300户庄稼人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村委大院里,彩带飘扬,锣鼓喧天。原来,经过县、乡两级信用社的评定,河西村这天被授予了“信用村”。由于有了“信用村”的名誉,办贷款快则几分钟,慢不过一小时。村民称农信社真是庄户人的“贴心银行”!
在深化农信社改革中,农信社信贷支农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增强,对“三农”信贷投放持续快速增长,各项贷款余额已从“十五”开始时的10576亿元快速增长至2005年初的19043亿元,其中农业贷款增长尤为迅速。截至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达8240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766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968亿元,受益农户达到7045万户。目前,全国农村信用社已对11614万户农户建立了经济档案,其中6911万户农户被评为信用户。全国共评定信用村115811个,评定信用乡镇3029个。
以电子化建设为支撑
随着新的管理体制框架的搭成和产权制度改革的逐步到位,各地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许多省份农信社在省联社的平台上成功加入了人行现代化支付系统,并创造性地发挥服务职能。这些都为增强金融服务、开展业务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江苏省联社成立后,以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为龙头,建立起全省数据大集中模式的现代化、多功能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两年时间,他们共完成了全省51家县级联社并网上线工作,使各自为政、各为法人的县级联社在业务层面上实现了深层次融合。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在贷款优先满足农户种养业以及其他简单再生产需要的基础上,逐步向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农产品深度加工方面转移,重点支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还款有保障的优秀乡村中小企业。到2005年6月末,农村信用社乡镇企业贷款6191亿元,比2001年初增加1597亿元,累计增幅近35%。票据贴现、信用卡、外汇等多种新业务也蓬勃开展起来。
两年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积极成果,农信社存、贷款数额大幅增长,不良贷款实现“双下降”,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盈利快速增加。据中国银监会合作部主任张功平介绍,截至2005年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0640亿元,继工行、农行、建行后,成为第四个存款突破3万亿元的金融机构。2004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实现利润104.62亿元,今年前6个月,农村信用社又实现利润93.3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80.6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