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家的良知

2005-0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董强 我有话说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许多人对外国科学家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出色表现都能娓娓道来: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原子弹和计算机,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能够探测飞机的雷达系统,前苏联科学家在监狱中设计出了多种飞机……

其实,在那个特殊年代,中国科学家的表现同样令人称道。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能

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科学家的良知。今天,我们向抗战科学家致敬,理应对这种良知加以继承和发扬。

抗战科学家的良知,首先表现在国难当头时与民众一起抵御外侮的忠贞选择。抗日战争八年,不少大名鼎鼎的一流科学家殚精竭虑地为抗战操劳。像严济慈,就一直在全力从事军需用品的研制与开发。崭露头角的年轻学者同样在为抗战出力流汗,青年化学家邢其毅听说新四军急需药学人才,历经艰辛投奔新四军,一边教书一边制药。可以说,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作为民族精英的科学家群体,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抗战长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肯定还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抗战科学家的忠贞选择昭示我们,始终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更应该成为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和价值体现。

抗战科学家的良知,也表现在国难当头时发挥自身特长以知识报国的伟大实践。提起地雷战,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是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和他的学生熊大缜亲手创造的传奇。与此相比,恐怕更少有人知道,在修建著名的中缅抗日公路“史迪威公路”时,中国工程师李温平曾立下汗马功劳,并由此获得了一枚由美国总统杜鲁门亲自颁发的美国自由勋章。当今时代,知识成为竞争的基础,抗战科学家的伟大实践昭示我们,只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知识报国就能大有可为。

抗战科学家的良知,还表现在国难当头时以知识分子身份保持的人格尊严和敬业精神。抗战时期物资匮乏、物价飞涨,中国科学家宁愿备尝艰辛,也绝不向侵略者低头。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吴大猷先生,把从香港、上海带来的值钱东西摆地摊卖光后,一边养猪一边做研究。为阻止日军进攻杭州,钱塘江大桥设计者茅以升亲自下令炸毁这座通行不满3个月的大桥。当晚,这位“中国桥梁事业的泰斗”写下了“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八个字,并赋诗一首:“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建桥、炸桥、复桥,这种釜底抽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果敢是何等的决心和气魄!

抗战知识分子的人格尊严和敬业精神昭示我们,凡是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对个人名利、待遇往往看得很淡,而在事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时候却是寸步不让,坚硬如铁。身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当代知识分子,要想有所作为,人格尊严和敬业精神同样不可或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