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决战唐古拉

2005-0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陆彩荣 邵文杰 我有话说

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中之重

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雄鹰难以飞过的地方”的说法。“到了唐古拉,死神把手拉,抬臂能摘云,伸手把天抓”,可见自然环境之严酷。

这里高寒缺氧,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0%;气候“一天四季,

十里不同”,极端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5度,年平均刮风日长达120天至160天。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中之重,防治高原性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病的难度很大。

在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的现场组织下,中铁一局,中铁十七、十八局、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等施工劲旅积极迎战全线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自然条件最差、建设任务最重的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展开了历史性的唐古拉决战。

科技先行为翻越唐古拉找到最佳方案

列车怎样翻越唐古拉山,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现成方案就是与青藏公路同行,海拔高度为5231米,施工时交通方便,但地质条件较差。

为了找到一条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2000年8月底,初测工作者进入了海拔近5000米、唐古拉山以北人迹罕至的地区。在铁道部的统一组织下,勘测设计人员坚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先后取得一批科研成果:采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现代化通讯设备、太阳能等大量依托信息化、机械化技术;由过去静态模式转变为动态模式,对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区采用以桥代路,以进一步提高抵御气温升高的能力。38岁的青藏铁路项目总体设计师李金城带领有关人员从初测到定测,在唐古拉山以北的无人区反复工作,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找到了一条海拔只有5072米、地质条件较好的方案,不但线路方案得到了优化,而且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投资。

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铺架胜利通过唐古拉

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处于多年冻土区,海拔5000米左右,夏季遇热融化,冬季冰如磐石;斜坡湿地、冻土沼泽、冰丘、冰幔广为分布,被称为地质“万花筒”。由于这里冰冻期长、有效施工期短,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为打好铺架决战这场硬仗,中铁一局克服了南北两口铺架海拔越来越高、轨排运距不断加大、环境异常恶劣的困难,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他们加大对铺轨机、架桥机的维修、保养力度。建立和完善了员工的吸氧制度,医务人员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对员工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救治,确保员工身体健康。同时,各班组之间加强配合,铺架队与运输队、前方站加强协作,及时调运路料,尽量缩短等料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了青藏铁路铺架胜利通过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的唐古拉车站。

在青藏铁路施工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中铁十七局在施工中探索出创新一些新的工艺和工法:在路基、桥梁施工中,推出检测作业机械化配套工艺,路基双向土工格栅铺放工艺及工法;在多年冻土区采用基础、涵节集中预制,再在涵址处机械吊装组拼新工艺;在桥梁施工中采用旋挖钻机干法成孔。这些新工艺、新工法的实施,既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又避免了对多年冻土的热扰动,保护了生态环境。

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唐古拉铺轨现场,记者看到,位于铁路垭口南侧1.25公里的斜坡地带的唐古拉车站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站内为三股道,站房面积为384.20平方米,整体造型与唐古拉山地形地貌和谐一致,体现人工与自然的相互依存。高耸的碑体强化了站房形象的标志性和纪念性。

今年是青藏铁路建设决战之年。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对记者说,目前,青藏铁路全线路基、隧道、桥涵等线下工程基本完成,正线铺轨1070公里。房建、电力、通信等站后工程试验取得阶段成果。唐古拉山铺轨的顺利推进,为青藏铁路全线顺利铺通创造了有利条件。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梦想,正在青藏铁路建设者的手中一步步变成美丽的现实。(本报唐古拉8月2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