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冬令进补 秋先引补

2005-0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白杨 我有话说
冬令时节,不少人吃了补药,就出现口舌生疮、失眠、胃脘疼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此症状一方面属于补药选择不对症,另一方面也可能属于“虚不受补”,多因体质虚弱,进补后先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吸收机能,于是吃了补药补品就引起不良反应。

其实,虚不受补症状是可以改善的。根据秋天季节特点和补品性味,服食

平和补品以增强体质,可称之为引补或底补,也就是为冬令进补打好基础。

秋季进补可以采取药补和食补相结合的方法,食补可以食用芡实、山药、大枣、龙眼肉、百合、苡仁等,皆有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和调理脾胃的作用,不吃或少吃燥热伤津之品。药补则宜使用滋补阴液的药材或成药,因为秋季天气干燥,燥邪影响人体就可产生秋燥。秋燥的特征就是出现各种干燥的症状表现。例如皮肤干燥皲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舌干少津,大便干结,毛发不荣,甚或伤及肺脏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等。

此外,中医还有顺时养生法,比如在早上是阳气初升的时候,此时服用补阳的药物,药借自然界的阳气,达到补阳的效果;傍晚阴气开始渐盛,此时服用补阴的药物,可达到更好的效果。在中医的理论中更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这一丝“阴”生在炎炎夏日,体现了中医理论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生的特征,而在立秋之后,阴气更是逐渐占据上风,此时更是适宜服用滋补阴液的系列成药来进补,不仅补养了身体,而且作为冬季进补的先导,使人体逐渐适应补品的作用,在冬季进补时,更加易于接受,这就不至于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形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