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8月召开的“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会上,我国科技专家发出深深的疑问和感叹:“中国为何没有《科学》?”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没有像美国的《科学》、在社会科学方面没有像英国的《经济学家》那样的国际著名学刊。然而,一些国际性科技期刊近年来纷纷进军中国,《科学》、《自然》等
美国科学情报所(ISI)编制的大型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SCI)根据编辑水准、国际化程度及在学术界的影响等量化指标,每年都对世界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5000余种期刊进行统计和评估。近日统计的1994年~2004年国际学术期刊“引用总数”排行榜出炉。结果显示,以发表生物医学领域论文为主的学术期刊――美国《生物化学杂志》以被引用174万多次位居首位;综合类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以133万多次排名第二;大名鼎鼎的英国《自然》杂志与美国《科学》杂志则分别以119万多次和117万多次位居第三四名;美国物理学会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与《物理评论》分别以77万多次和60万多次名列第五与第八;第六名由基础生物医学领域与临床医学领域最具盛名的期刊《细胞》摘得。美国化学学会的《美国化学学会期刊》位居第七名。而中国科技刊物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数据显示,我国期刊的年平均总被引频次约为300次左右,而同期世界期刊的指标(平均数)为2000多次。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拥有一流论文资源的学刊编辑部的遗憾。
目前,国内的学术刊物有水平高低之分,评价它们的高下优劣当然要从刊载的论文水平着眼。不过,我以为,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学刊水平,我们应加大力气对学术期刊的内在机制进行奖评,以鼓励推动优秀学刊的出现。这些内在机制应包括:学术期刊编辑部独自享有的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程度,包括所在地域古今特色文化、科技的挖掘情况;编辑部编辑人员在文稿修改中的作用大小情况,也就是编辑部培养作者的情况,还包括作者对编辑部的满意度等;学刊编辑部门在出版标准化、学术规范化等方面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情况;学术期刊编辑部在出版规范方面、在编辑技巧的情况;执行国家著作权法等法规的情况;学刊封面和版芯的装祯、设计优劣情况;编辑部成员对出版规律和编辑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程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