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张仃:山林作伴情相依

2005-08-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徐冶 霍然 我有话说


张仃自画像(漫画)

山风送爽,知了欢唱。初秋的一个午后,记者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卢新华教授带领下,驱车来到京郊门头沟的山谷里,拜访了我国美术界大家――张仃先生

记者刚落坐客厅藤椅,就听到下楼梯的脚步声,只见张仃先生拱手相迎地走了进来。他银发白髭,蓝布衣白宽裤,两眼有神。“我是近90岁的人了!”他坐下后一边说话,一边抽起烟斗。烟丝有堵,他用牙签挑通,吐着青烟,老人满足地笑了。

他的老伴理召(笔名灰娃)老师介绍,张仃近来十分关心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特别投入地看了《冼星海》、《八路军》、《苦菜花》和《烈火金刚》等多部电视剧,因为他太熟悉那个年代的人和事了。当年是在日本军阀的炮火下,张仃从故乡东北流浪到北平,然后辗转到了延安,那时他就以漫画为武器进行抗战。重温那段激情岁月,老人推迟了每晚的睡觉时间。

“现在半天写字是晨课,半天看书为享乐。”他喝了一口绿茶后说,年龄大了,不能去山川中写生了,过去看山就像朝圣,不受感动我不画,一定是要在激动时我才画。线是中国画的灵魂,丢不得。每天写写书法是我必做的工作。话语间,张仃带记者来到宽敞明亮的画室,当即落墨题字。他下笔迅疾沉稳,毫无做作。理召老师站于画案对面,同样快手理纸拓墨,配合得浑然天成。大家风采尽在无言的细节和作品中。

在张仃家的门头上、过厅里挂有多幅民间剪纸。这让人想起他当年去法国拜见毕加索时,曾准备送给毕加索一对中国民间门神年画。理召老师介绍,他太爱乡土艺术的东西了,布置房间时不让挂自己的作品也要把这些陕北民间剪纸挂起来。张仃认为民间风物有自己的音容笑貌,有自己的个性,特别是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民间艺术有相通的精神渊源。“是不是有种亲切和时尚感?”理召老师这样说。

为了贴近自然、享受自然,张仃把家建在京郊的山林中。按照他自己的设计,两层小楼石头当墙,木头做架,为北欧山民风格建筑,体现出一种力度与厚重。石屋四周种植有竹子、银杏和枫树等多种植物,夏天浓绿,秋日黄红,从每一扇窗户往外看都是美景。“我每天能熟睡10个小时!”张仃顽童般地笑着说,右耳听不清了,左耳还管用。难怪在他惯坐的藤椅左边,一盏落地式台灯上,挂着一个小笼子,里边养着一只大蝈蝈,听蝈蝈的叫声有如山的呼唤,会让张仃先生跟着发出轻声的哼哼。

夕阳隐山去。到了临别时分,在柔和的灯光下,张仃先生戴起老花镜,用钢笔题字,给在场每人一本他新出版的《它山画语》。

张仃号它山,辽宁省黑山县人,1917年出生。1932年就学于北平美专国画系。1938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1949年,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为全国政协及开国大典设计纪念邮票,领导国徽设计小组并参与国徽设计。1957年至1984年,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1979年,动画片《哪吒闹海》的美术总体设计,领导北京国际机场候机楼大型壁画群创作,并创作壁画《哪吒闹海》。1980年,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日本参加“亚洲美术展”,同年冬在香港举办“张仃画展”。1984年离休后,仍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和讲学,创作各种材质巨幅壁画多幅,出版有《张仃谈艺录》、《张仃山水》、《张仃书法集》等集著。2002年,文化部授予造型艺术杰出成就奖。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黄宾虹研究会会长等。张仃在漫画、年画、宣传画、壁画、中国画、书法、艺术设计、艺术教育与美术史论等领域均有独特建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