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

2005-08-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益西加措 我有话说

“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在雪域高原崛起”――这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型成就展自治区商务厅展牌解说词标题。

“目前,西藏已形成统揽国内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和外国投资纵横交错的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的格局,雪域高原正走向更加开放的未来。”西藏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索朗多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说。

国内贸易蒸蒸日上

西藏和平解放前,以物交易式的原始交易和不等价交换,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受盘剥之苦。

为打破帝国主义和西藏上层极少数分裂主义势力的经济封锁,1951年4月进藏人民解放军在西藏建立了西藏贸易总公司。民主改革后,人民政府十分关心西藏人民的生活和商品供应,不仅在货源上予以保证,而且在价格上给予优惠。

改革开放后,西藏商业部门积极贯彻中央对西藏农牧民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调整了农、副、土特产品统购、派购政策,对羊绒羊毛、牛羊肉、酥油等产品取消统购、派购,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国内贸易迅速发展。

2004年,随着自治区商务厅正式挂牌成立,加大了商务工作力度,加快了西藏内外贸一体化进程,流通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当年,西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亿元,同比增长9.3%。现代化流通产业的发展,使流通结构进一步优化,部分企业开始向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出现了拉百、赛康、玉包子、乐百隆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和连锁店、超市、便民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发展很快。全区已有红旗、红艳等连锁店和超市120余家,注册资金1.185亿元。

各地市,通过举办雪顿、珠峰等文化艺术节,展销商品、交流物资、激活流通、促进消费,扩大了与内地兄弟省市区客户、商家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房地产、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城乡居民购买住房、汽车等高额商品,也有效地促进了消费增长和商务事业的发展。

对外贸易欣欣向荣

40年前,西藏外贸进出口额仅为240万美元。改革开放后,中央为西藏确定了“扩大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的方针。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赋予西藏外经贸一系列优惠政策,放宽了市场准入和外贸企业经营自主权。进入新世纪,按照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方针,国家设定了西藏外经贸促进资金,并在出口退税、非关税配额管理上给予西藏倾斜,有力地推动了西藏“走出去”和“引进来”,提升了西藏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到2004年,全区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亿美元大关,是1965年的93倍。到今年6月,西藏已拥有各类进出口经营内资企业194家,“三资”企业170家,外经贸经营主体趋于多元化。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自治区商务部门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原有邻国传统市场的同时,主动开拓港澳地区和欧美、日本等新市场。西藏外经贸市场拓展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商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粮食、畜产品、手工业品等初级产品,发展到纺织品和化工、机电、轻工等产品及建材等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极大改善。

“走出去”方面,去年通过组团参加春秋两季广交会、昆交会、日本和韩国投资贸易洽谈会、西部国际博览会、青海藏毯国际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印度新德里国际博览会、中国泰国商品博览会等商务活动,现场成交商品总额1.2亿元人民币,与国外客商签订合同协议1.5亿元人民币。在“引进来”方面,去年西藏接待了加拿大、印度、尼泊尔等国经贸人士来访,扩大合作领域。批准设立外商投资项目10个,到位资金268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6%。其中拉萨啤酒厂与丹麦嘉仕伯集团合资项目已全面启动。

边境贸易势头正猛

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贸易在西藏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后,在日喀则地区樟木口岸扩大对尼泊尔开放的同时,1992年7月,阿里地区普兰口岸正式对印度开放,中断30年的中印边境得到恢复。

近年,自治区又加大了对口岸的治理和边贸市场的建设力度。2004年,新建边贸市场5个。其中山南地区色隆东和日喀则地区日屋边贸市场已投入使用。同时,加快了对亚东县仁青岗边贸市场的建设步伐。

1965年西藏边贸进出口只有81美元。到2004年,全区实现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9066万美元,实现边民互市贸易总额2亿元人民币。边贸方式也从传统的以物易物为主,发展到货物过境运输、信用证结算等现代化贸易方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