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强汉语的国际传播

2005-08-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章新胜 我有话说

头条关注中国语言文字的对外传播,与中国的历史一样久远。汉代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把汉字文化与中国的丝绸、瓷器一起带到遥远的西亚,直至欧洲;盛唐时期,长安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各国商旅、学人云集,把中国的汉字文化散播到中国以外地

区;明代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至今还可以在非洲的海域找到刻有汉字的陶器;元、明、清代著名的“东学西渐”,使西方人深深为东方文化的睿智所折服。然而中国语言文化有组织、有系统地向国外传授,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自1950年清华大学为第一批东欧国家来华留学生开设汉语课程和1952年中国政府派遣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教授到保加利亚教授汉语为起点,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已经走过了55年不平凡的历程。而学习汉语真正形成越来越大的规模和声势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的事,特别是最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回顾历史,对外汉语教学和传播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国家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息息相关。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处在全新的、催人奋进的环境之中。

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当今世界拥有6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五六千种语言。这种文明的多样性是历史形成的,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之基石。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对一个民族具有徽记般的作用。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世界语言的多样性。

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世界语言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挑战。包括汉语在内的其他语言在全球化条件下目前还处于弱势。由于英语的挤压,不少语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世界的弱势语言,积极推进世界各种语言的发展,其本身就是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贡献。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华裔的精神家园、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她不但有自强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气度,灵变的睿智。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对于思考和消解当今世界个人至上、物欲横流、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以及种种令人忧虑的非和平现象,对于追求人类的安宁与福祉,必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迪。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不仅是为了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使中国更快地走向世界,同时也是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汉语记录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就是要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文明,让中华文明所包含的知识和智慧为全人类所分享。在世界各国传播汉语本身就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建设中国软实力

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伴随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亚洲和世界舞台的影响力也必将逐步扩大。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需求也会随着国力的增强而不断增长。

走和平发展之路,必然在重视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软实力建设,追求本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和文化感召力。在这个方面,推广汉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语言传播的历史表明,语言传播与国家的发展是相辅相承,互相推动的。一方面,广泛传播的语言以国家发展为前提,是国家发展的结果,是国家实力和地位的标志,更是世界各国对一国未来的预期的标尺;另一方面,一种语言,如能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群使用,对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又有“反哺”作用,其影响可以惠及政治、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社会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其作用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一定的先导性,与其他领域相比,其投入产出比之大是令人振奋的,并且持续不断、长期存在。也正因为此,世界主要大国无不不遗余力地向世界传播自己的语言。所以,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不仅是适应和满足世界各国急速增长的对汉语的需求,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在二十年内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可缺少的一个举措和有意义的标尺。它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其本身就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中国语言的发展,需要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已经和将要作出的贡献相称。

“集成、创新、跨越”的传播战略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明确提出了“集成、创新、跨越”作为汉语对外教学和国际传播工作的发展战略,也就是:集成一切资源要素,采取创新的举措,实现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追赶和跨越式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要取得快速发展,就需要“集成”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致力于这个事业。这就需要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把它真正置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的战略定位上。要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和协调之下,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教育、外交、发改委、财政、外宣、侨务、文化、对外经贸、出版、旅游、广播电视等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及国内、国外学校等相关汉语教学机构和组织的积极性。国家财政的投入必须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在涉及事业全局的重点项目上,通过重点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调动和利用社会资金和资源共同参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集成”还意味着要从汉语的国际传播的角度,整合国内的语文教学、外语教学、民族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海外华文教学的教学队伍和科研成果,使汉语教学的发展与汉语的国际传播良性互动。“集成”要求充分调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和国外汉语学习和使用的两个市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需要本土汉语的强盛,要国内外相互配合,形成推动汉语的国际使用和学习的新的局面。

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建设要取得快速发展,就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教学手段。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管理和经营体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和配置教学资源,形成资源配置合理、运行顺畅的对外汉语教学供需体系,建立能够随着需求增长而不断自我壮大、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机制,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学工作者构建一个能够提供及时、优质的教学和信息资源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媒介的服务网络体系。要培育和引导汉语教学的需求市场,注意在国际会议、外交、贸易、科技、教育、文化、传媒、体育等领域逐步增加汉语的使用量,以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领域中的价值。运用各种手段保护和扩大汉语的国际需求;大力培育汉语教学机构、教材、教师、考试和教学方法的品牌;不断引进世界先进的语言教学理念和运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现代远程教学。同时,还要加强汉语本身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建造汉语的各种资源库,使汉语在信息化方面的潜在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目前汉语的推广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快速提高,汉语推广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其发展轨迹应当是跨越式的。我们要力争用五年、十年、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其他国家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走完的路。我们要树立跨越式发展的观念和思路,要在总结其他国家语言传播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去粗取精、由此及彼,寻找符合和平发展时代潮流的汉语推广之路。

汉语的国际传播的前景已经显露出光明的曙光,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同时也感觉任重道远。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需要各界有识之士出谋划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动员各方面力量,正确把握汉语国际传播工作的政策,认真细致地谋划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策略,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落实。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实现“汉语桥工程”提出的宏伟目标。

(作者系教育部副部长、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